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熊貓 vs 貓熊

我們說的國寶級動物「熊貓」,在台灣則稱為「貓熊」,為何會這樣呢?這個問題可以先由英語名稱說起。

英語的 panda 一詞出自尼泊爾語,本來是指另一種體積較小、紅褐色毛皮、有長尾巴且外形很像貓的動物,產於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中文最初是先把 panda 譯作「熊貓」,後來西方人在中國發現另一種體積較大、黑白毛皮但外形很像熊的相似品種,為了區別開來,英語就把前者稱為 lesser panda red panda,中文叫「小熊貓」或「紅熊貓」,而中國的特有品種稱為 giant panda,中文叫「大熊貓」。由於大熊貓數目稀少、瀕臨滅絕,一直備受注視,所以現在 panda 一詞也漸漸用來專指大熊貓。

熊貓究竟屬於哪一類物種至今依然沒有定論,但肯定不是貓科,以其生理結構和棲息習慣來看,一般認為屬於熊科的說法較可取,所以近年來台灣規定正名為「貓熊」,意即形似貓的熊,這樣才符合中文把核心詞放在後面的構詞法,比如「箭豬」、「劍魚」、「蠶豆」、「桌曆」、「眉筆」等。不過,「熊貓」一詞由來已久,相信其他華人地區會繼續沿用。

giant panda
lesser panda / red panda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