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目屎」乃眼屎乎?

相信大家還記得 1992 年的《家有囍事》中,周星馳用閩南話唱《相逢何必曾相識》,其中有一句是「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再度再度灑目屎」,究竟「目屎」是甚麼呢?

這個問題,筆者身為閩南人,可以談一談。

乍看之下,「目」就是文雅一點的「眼睛」,那麼「目屎」豈不是「眼屎」嗎?事實上又不是,閩南話的「目屎」其實是指「眼淚」,讀音類似廣東話的「默嘥」(「嘥氣」的「嘥」)。這個說法沿用已久,但有些說台語的台灣人(註:台語即是台灣閩南語)覺得用「屎」來指淚水很不雅,曾經提出過用其他字來代替。

不過「屎」的讀音在閩南話裡原來只有這個字,有些學者認為如果為了將就雅言而硬換成另一個字,變相破壞了方言的習俗,而且「屎」一字在閩南話的意思並不一定指排泄物,「目屎」可以理解為眼睛分泌的物質,「屎」還可進一步引申為物質經過化學作用後的殘餘成分,例如閩南話的「薰屎」即是「煙灰」、「炭屎」即是「煤渣」。

這時,你可能會問,既然「目屎」是「眼淚」,那「眼屎」怎麼說?答案是「目屎膏」,讀音跟廣東話的「墨西哥」很相近。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翻譯從句型入手

翻譯這東西要做得夠地道,不一定從詞彙入手,有時也可以從句型入手。

舉例說,先看看以下兩個句子:
1)    Where do you put the dog food?
2)    Where do you keep the dog food?

以上兩句意思很相似,但仍然有些細微的差別。第 1 句是用於一時之間你不知道狗糧放在哪裡才向對方發問,至於第 2 句則是詢問對方平時一向把狗糧放在哪裡。一般的翻譯會從動詞 put  keep 的分別着手,可以譯成這樣:

1)        Where do you put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在哪裡?
2)        Where do you keep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存放在哪裡?

 keep 譯為「存放」就有「儲存、放置」的雙重意思,可以與譯為「放」的 put 區別開來。不過,問題在於原句是很生活化的日常英語,而「存放」一詞聽起來相當書面,一般不會掛在嘴邊。其實,日常中文要說 put  keep 都只會說「放」,但如果兩句都說成「你把狗糧放在哪裡?」又分辨不出是哪個意思,這時可以從句型入手,試看看以下兩句另一種的翻譯:

1)        Where do you put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放在哪裡
2)        Where do you keep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放哪裡的

 2 句用了「的」就是中文的奧妙之處,「的」雖然是一個虛詞,但置於句末可以加強肯定的語氣,隱含早已存在、既定事實的意味,而非臨時性的,用「你把狗糧放哪裡的?」就是暗示了詢問對方平時把狗糧存放在哪裡,這也是中文很地道的表達法。

由此可見,有時單譯詞彙如果不太能準確表達日常的說法,可以嘗試轉換一下句型,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雞蛋烹飪

不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雞蛋都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物,今天就來說一些雞蛋的煮法和中英名稱。

首先要講 fry 這個動詞,在英語中 fry 的意思挺廣,簡單地說就是「用熱油或高溫在平底鍋裡煮熟」,換成地道的中文可以說「煎」、「炸」或「炒」,視乎用文火或大火烹調,我們平時說的 fried rice 就是「炒飯」,可能因為這樣,有很多人一見到 fried egg 都以為是「炒蛋」,事實上 fried egg 是指「煎蛋」,這個誤會仍然廣泛流傳,一定要及早糾正才是。在香港的茶餐廳,一般都會供應煎蛋,而且有兩種煮法:若只是煎蛋的單面,待蛋白熟透後,蛋黃呈金黃色的半熟狀態就端上碟,這種叫「太陽蛋」(sunny-side up);若把蛋的兩面都煎熟,然後把蛋白翻過來包着蛋黃,這種叫「荷包蛋」(over)。煎蛋還可以放些餡料再捲起來煎,這種就是著名的「煎蛋捲」,港人叫「奄列」,取自英語 omelette(或美式 omelet)的音譯。

fried egg 煎蛋:太陽蛋
fried egg 煎蛋:荷包蛋
omelette (omelet) 煎蛋捲( 奄列)

那麼「炒蛋」的英語怎麼說呢?正確名稱是
scrambled egg。炒蛋前要先打蛋攪拌,這個動作英語可以叫 beatwhip whisk,如果想把蛋炒得嫩滑一點,可以加些牛奶或奶油,西式早餐經常都是炒蛋和香腸、火腿、餐肉、煙肉或蘑菇一起吃。


scrambled egg 炒蛋

有些人喜歡清淡健康一點,不愛加油煎炒,可以用沸水灼熟,如果是連蛋殼放入沸水中浸泡至熟,然後才剝殼,書面一般叫「煮雞蛋」或「水煮蛋」,港人則稱為「烚蛋」,英語是
boiled egg,如果是先除殼再把蛋直接打入沸水中,再放些鹽、胡椒粉等調味料,待蛋白凝固後放上碟,這種叫「水煮荷包蛋」,港人稱「波蛋」或「水波蛋」,英語是 poached egg

boiled egg 水煮蛋(烚蛋)
poached egg 水煮荷包蛋(波蛋)

除了即煮即吃,華人還很喜歡吃醃製的雞蛋,其中有兩種最受歡迎:一種是「滷蛋」,港人又稱「滷水蛋」,英語是
soy egg marinated egg,滷水是廣東、福建、四川等地區較為流行的一種醬油,主要成分有生抽、老抽、冰糖、八角、陳皮、甘草、沙薑等,滷蛋就是把已用水煮熟並剝殼的蛋放入滷水汁醃泡一段時間,再用火加熱燒煮,使滷水的香味滲入蛋內,上碟前一般會切半來吃;另一種是「茶葉蛋」,英語是 tea egg,與滷蛋做法最大的分別是,茶葉蛋是將蛋連殼放入醃料,但之前要先把蛋殼敲打至出現小裂縫,讓醬汁滲入蛋內,這樣煮熟後才容易入味,醃料一般有茶葉(用甚麼茶葉因地而異)、醬油、五香粉、鹽、冰糖、八角、桂皮等。

soy egg 滷蛋
tea egg 茶葉蛋

此外,台灣還有一種非常有名的小吃叫「鐵蛋」(
iron egg),可以用雞蛋或鵪鶉蛋製作,色澤較黑、蛋皮較硬、咬起來較有嚼勁,當中尤以起源地淡水一帶的「阿婆鐵蛋」最為聞名。

iron egg 鐵蛋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聖誕」之本來面貌

「又到聖誕,又到聖誕 …」

「聖誕」一詞今時今日無人不懂,不過這個詞其實在古時的漢語一早已有,但與西方節日並無關係。

其實「聖誕」最早出現的時候,是指皇帝或皇太后的生日,後來「聖」開始有「聖人」、「聖賢」之義,「聖誕」變成專指孔子的生日,再到後來,「聖誕」由專指引申為泛指,包括任何神仙、佛祖、菩薩等的生日。

到了近代,耶穌基督的誕辰紀念由西方傳來東方,起初其實是稱作「耶誕」,但後來不知何故「聖誕」卻變成專指耶穌的生日。

時至今天,香港和內地提到「聖誕」只會想到耶穌基督,而其他神靈則另命為「孔誕」、「佛誕」、「觀音誕」等,不過聽說台灣依然有很多人堅持把「聖誕」稱為「耶誕」,除了與其他神靈紀念日區分,也藉以保留「聖誕」本來的意思。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臉紅和沖廁

今天想說一說英語中一個意思挺特別的詞:flush

flush 在古英語的意思是指小鳥突然躍起,原是模仿雀鳥拍翼的象聲詞。不過這個意思在今天已經失傳了,換來的卻是解作「臉紅」和「沖廁」,一個在頭上,一個在下身,究竟葫蘆裡在賣甚麼藥?

要追溯 flush 的源頭似乎已無跡可尋,但有人認為 flush 很可能是一個拼湊出來的詞。話說 flush 現有的意思還未出現的時候,英語本有幾個發音跟它相近的單詞:
flash
:閃現,掠過
gush:(液體)大量湧出
blush
:(因害羞)臉紅

以上幾個單詞的拼法和讀音跟 flush 都十分相近,於是有人從構詞學上分析,得出兩個組合:

flash + gush = flush
(沖廁)
「沖廁」這個動作固然是一堆液體湧出來(gush),但這還不夠,重點是要一下子完成(flash),總不能湧到天光吧,故此合成 flush 一詞。

flash + blush = flush
(臉紅)
也許你會問,既然已有 blush 解為「臉紅」,又何需 flush 呢?原來 blush 一般是指因害羞或尷尬而臉紅,這種紅暈可以是慢慢滲透出來,但 flush 所指的「臉紅」卻可以是因為憤怒、羞愧而漲得滿臉通紅,想達致這個效果,就要在原有的 blush 再加 flash,強調那種「紅」是在臉上急速地「閃現」出來。

語言背後,總有你嘖嘖稱奇的奧妙。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詞典的審查

不說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其實做詞典也會經過審查,像相片中的 the death of Communism(共產主義的滅亡),這類例子在繁體版的詞典裡還可以保留,但一到簡體版就必須刪除或者轉換例子,內地對於出版的內容非常嚴格,一經查獲,書本要立即停印禁賣,連主編也可能惹禍上身,所以平時合作的內地同事都要很謹慎,這可不是說笑的。

基本上,任何對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帶有負面意思的都不能出現,而讚揚資本主義的當然也不能,提及 China 的要看情況而定,只要不涉及政治的一般都可以。有一點大家可能會感到意外,其實英國出版的詞典還挺多用香港做例子的,估計 Hong Kong 很可能是例句中繼 LondonNew York 之後出現最多的城市,而且大部分都是讚不絕口,如果是褒義的,簡體版固然可以保留,可是仍然有一些要做手腳,譬如提及殖民地歷史(e.g. Hong Kong was once a British colony,被割讓的舊事絕對提不得),又或者令人聯想到香港與中國是兩個獨立個體(e.g. Cantonese 的詞條底下本來是 a language spoken widely in Southern China and Hong Kong,最尾的 Hong Kong 見光即死,理據是 Hong Kong 屬於 Southern China 的一部分,此外 language 也可能被貶為 dialect)。

以上的情況多的是,有些被刪的地方連香港編輯也摸不着頭腦,要經過細心查證才發現原來是上古世紀中西方對疆域的認可問題,可見內地編輯因出版限制而須熟讀歷史地理,我們從中也長了不少知識。最後一提,詞典末尾的附錄通常會介紹地名(可不是國名啊),如果英語原版有收錄 Hong KongMacau Taiwan,繁體版還尚可保留,至於簡體版 ... 你知道的。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日本「正露丸」

「正露丸」(日:せいろが;英:seirogan)是日本大幸藥品公司(日本名稱是「大幸薬品株式会」)出產的一種著名藥物,主要醫治肚痛腹瀉。聰明的讀者有沒有想過這種藥物為甚麼叫「正露丸」呢?

翻查資料,「正露丸」最早於 1902 年面世,最初只是供日本軍人所用,主要用來消毒殺菌。「正露丸」原來本名是「征露丸」,這個名字的起源可追溯於 1904 年至 1905 年發生的日俄戰爭(Russo-Japanese War),「征」是「征服」之意,而「露」是日本舊時對俄羅斯的譯名「露西亞」(Russia)之首字,故此「征露」即「征服露西亞」,後來日方大勝,也令此藥間接聞名起來。戰爭結束後,為了消除世人對該藥物軍事背景的觀感,以及方便出口至其他國家,「征露丸」正式易名為「正露丸」,沿用至今。

「正露丸」本來只作軍事醫療用途,其後有人意外發現該藥對急性腹瀉竟有療效,於是開始廣泛用於家居。

大家對「正露丸」的品牌和包裝最有印象的必定是「喇叭」的圖像,這背後其實也有段故事,大幸藥品公司用「喇叭」做標記,原來是想紀念一位在日俄戰爭中奮勇作戰的號角手,因為此標記太深入民心,所以我們平時也會把這藥物說成「喇叭牌正露丸」。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topic-comment 句式

粵語是舉世公認非常難學的語言,當中至少有三種特徵是超越其他同一語系的語言,令學習者無所適從:

1.
九個聲調tones):正確來說應該是六個聲調加三個入聲(checked tones / entering tones),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也難以掌握,更何況粵語有九個呢。
2.
語尾助詞sentence-final particles):種類繁多,例如「呢」、「嘅」、「咩」、「啦」、「呀嘛」、「咋噃」、「啦喎」、「架啦噃」,簡直神乎其技,連港人自己也未必能解釋何時用哪個,有不少大學論文曾經挑戰這個專題。
3.
話題評述句法topic-comment syntax):這種語法是語言學的專業範疇,以下會稍加說明。

所謂 topic-comment,其實是有別於英語的 subject-predicate,亦即句子的成立不一定要由主語帶頭,英語一定要有個主語放在句首(被動句除外),但中文的語序卻相當彈性,容許更多的表達方式。此處的 topic 是說話者想聚焦或引起注意的「話題」,所以放在句首,comment 是對這個話題作補充的「評述」,兩者之間可以用動詞、也可以不用動詞連結,例如:

呢個人 (topic) 好衰架 (comment)
場比賽 (topic) 播完啦 (comment)
套戲 (topic) 我睇過啦 (comment)

用普通話來說,以上三句就是:

這個人 (topic) 很壞的 (comment)
那場比賽 (topic) 播完了 (comment)
那部電影 (topic) 我看過了 (comment)

不過,與普通話相比,粵語的 topic-comment 明顯較複雜多變,新一代的年輕港人更把這種句式玩到出神入化,口頭表達一個句子,可以有多種說法,看看以下的例子:

(正常表達)佢周圍同人講呢件事係咪傻架?(他到處跟人說這件事是否傻了?)
1.
呢件事 (topic) 佢周圍同人講係咪傻架?(comment)
2.
佢呢件事 (topic) 周圍同人講係咪傻架?(comment)
3.
周圍同人講呢件事 (topic) 佢係咪傻架?(comment)
4.
周圍同人講呢件事 (topic) 係咪傻架佢?(comment)
5.
係咪傻架 (topic) 佢周圍同人講呢件事?(comment)
6.
佢係咪傻架 (topic) 周圍同人講呢件事?(comment)

(正常表達)我諗我聽日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我想我明天應該趕得上寫完這篇文章吧)
1.
聽日 (topic) 我諗我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 (comment)
2.
篇文 (topic) 我諗我聽日應該趕得切寫完 (comment)
3.
聽日寫完篇文 (topic) 我諗我應該趕得切 (comment)
4. 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 (topic) 我諗我聽日 (comment)
5.
我聽日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 (topic) 我諗 (comment)
6.
我諗我聽日趕得切寫完篇文 (topic) 應該 (comment)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知音、知心、知己

知音」、「知心」和「知己」看來極相像,但程度和層次還是有些分別的。

知音」源於志趣相投、志同道合,雙方有共同興趣或目標,一般指喜好或嗜好相似、能夠互相切磋交流的朋友。

知心」再升高一級,達到心靈相通、心有靈犀,因性情相近,雙方可以互訴心事、互解憂愁,一般指酒肉以外的交心密友。

知己」是三者之中最難求,要達至彼此了解透徹、心照不宣已能洞悉對方,而且雙方感情真摰、關係密切,既可共享樂,也能共患難的世紀深交,是最經得起考驗的同伴,很多時候親人和枕邊人未必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唯獨知己可以,就像世間上多活了另一個自己。

知音」、「知心」、「知己」,三者層層遞進,越上越難覓,「知音」是純友情的頂峰,「知心」是友情滲入親情的極致,「知己」則是混合友情、親情和愛情的精華,可謂登峰造極、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