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目屎」乃眼屎乎?

相信大家還記得 1992 年的《家有囍事》中,周星馳用閩南話唱《相逢何必曾相識》,其中有一句是「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再度再度灑目屎」,究竟「目屎」是甚麼呢?

這個問題,筆者身為閩南人,可以談一談。

乍看之下,「目」就是文雅一點的「眼睛」,那麼「目屎」豈不是「眼屎」嗎?事實上又不是,閩南話的「目屎」其實是指「眼淚」,讀音類似廣東話的「默嘥」(「嘥氣」的「嘥」)。這個說法沿用已久,但有些說台語的台灣人(註:台語即是台灣閩南語)覺得用「屎」來指淚水很不雅,曾經提出過用其他字來代替。

不過「屎」的讀音在閩南話裡原來只有這個字,有些學者認為如果為了將就雅言而硬換成另一個字,變相破壞了方言的習俗,而且「屎」一字在閩南話的意思並不一定指排泄物,「目屎」可以理解為眼睛分泌的物質,「屎」還可進一步引申為物質經過化學作用後的殘餘成分,例如閩南話的「薰屎」即是「煙灰」、「炭屎」即是「煤渣」。

這時,你可能會問,既然「目屎」是「眼淚」,那「眼屎」怎麼說?答案是「目屎膏」,讀音跟廣東話的「墨西哥」很相近。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翻譯從句型入手

翻譯這東西要做得夠地道,不一定從詞彙入手,有時也可以從句型入手。

舉例說,先看看以下兩個句子:
1)    Where do you put the dog food?
2)    Where do you keep the dog food?

以上兩句意思很相似,但仍然有些細微的差別。第 1 句是用於一時之間你不知道狗糧放在哪裡才向對方發問,至於第 2 句則是詢問對方平時一向把狗糧放在哪裡。一般的翻譯會從動詞 put  keep 的分別着手,可以譯成這樣:

1)        Where do you put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在哪裡?
2)        Where do you keep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存放在哪裡?

 keep 譯為「存放」就有「儲存、放置」的雙重意思,可以與譯為「放」的 put 區別開來。不過,問題在於原句是很生活化的日常英語,而「存放」一詞聽起來相當書面,一般不會掛在嘴邊。其實,日常中文要說 put  keep 都只會說「放」,但如果兩句都說成「你把狗糧放在哪裡?」又分辨不出是哪個意思,這時可以從句型入手,試看看以下兩句另一種的翻譯:

1)        Where do you put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放在哪裡
2)        Where do you keep the dog food?
你把狗糧放哪裡的

 2 句用了「的」就是中文的奧妙之處,「的」雖然是一個虛詞,但置於句末可以加強肯定的語氣,隱含早已存在、既定事實的意味,而非臨時性的,用「你把狗糧放哪裡的?」就是暗示了詢問對方平時把狗糧存放在哪裡,這也是中文很地道的表達法。

由此可見,有時單譯詞彙如果不太能準確表達日常的說法,可以嘗試轉換一下句型,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雞蛋烹飪

不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雞蛋都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物,今天就來說一些雞蛋的煮法和中英名稱。

首先要講 fry 這個動詞,在英語中 fry 的意思挺廣,簡單地說就是「用熱油或高溫在平底鍋裡煮熟」,換成地道的中文可以說「煎」、「炸」或「炒」,視乎用文火或大火烹調,我們平時說的 fried rice 就是「炒飯」,可能因為這樣,有很多人一見到 fried egg 都以為是「炒蛋」,事實上 fried egg 是指「煎蛋」,這個誤會仍然廣泛流傳,一定要及早糾正才是。在香港的茶餐廳,一般都會供應煎蛋,而且有兩種煮法:若只是煎蛋的單面,待蛋白熟透後,蛋黃呈金黃色的半熟狀態就端上碟,這種叫「太陽蛋」(sunny-side up);若把蛋的兩面都煎熟,然後把蛋白翻過來包着蛋黃,這種叫「荷包蛋」(over)。煎蛋還可以放些餡料再捲起來煎,這種就是著名的「煎蛋捲」,港人叫「奄列」,取自英語 omelette(或美式 omelet)的音譯。

fried egg 煎蛋:太陽蛋
fried egg 煎蛋:荷包蛋
omelette (omelet) 煎蛋捲( 奄列)

那麼「炒蛋」的英語怎麼說呢?正確名稱是
scrambled egg。炒蛋前要先打蛋攪拌,這個動作英語可以叫 beatwhip whisk,如果想把蛋炒得嫩滑一點,可以加些牛奶或奶油,西式早餐經常都是炒蛋和香腸、火腿、餐肉、煙肉或蘑菇一起吃。


scrambled egg 炒蛋

有些人喜歡清淡健康一點,不愛加油煎炒,可以用沸水灼熟,如果是連蛋殼放入沸水中浸泡至熟,然後才剝殼,書面一般叫「煮雞蛋」或「水煮蛋」,港人則稱為「烚蛋」,英語是
boiled egg,如果是先除殼再把蛋直接打入沸水中,再放些鹽、胡椒粉等調味料,待蛋白凝固後放上碟,這種叫「水煮荷包蛋」,港人稱「波蛋」或「水波蛋」,英語是 poached egg

boiled egg 水煮蛋(烚蛋)
poached egg 水煮荷包蛋(波蛋)

除了即煮即吃,華人還很喜歡吃醃製的雞蛋,其中有兩種最受歡迎:一種是「滷蛋」,港人又稱「滷水蛋」,英語是
soy egg marinated egg,滷水是廣東、福建、四川等地區較為流行的一種醬油,主要成分有生抽、老抽、冰糖、八角、陳皮、甘草、沙薑等,滷蛋就是把已用水煮熟並剝殼的蛋放入滷水汁醃泡一段時間,再用火加熱燒煮,使滷水的香味滲入蛋內,上碟前一般會切半來吃;另一種是「茶葉蛋」,英語是 tea egg,與滷蛋做法最大的分別是,茶葉蛋是將蛋連殼放入醃料,但之前要先把蛋殼敲打至出現小裂縫,讓醬汁滲入蛋內,這樣煮熟後才容易入味,醃料一般有茶葉(用甚麼茶葉因地而異)、醬油、五香粉、鹽、冰糖、八角、桂皮等。

soy egg 滷蛋
tea egg 茶葉蛋

此外,台灣還有一種非常有名的小吃叫「鐵蛋」(
iron egg),可以用雞蛋或鵪鶉蛋製作,色澤較黑、蛋皮較硬、咬起來較有嚼勁,當中尤以起源地淡水一帶的「阿婆鐵蛋」最為聞名。

iron egg 鐵蛋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聖誕」之本來面貌

「又到聖誕,又到聖誕 …」

「聖誕」一詞今時今日無人不懂,不過這個詞其實在古時的漢語一早已有,但與西方節日並無關係。

其實「聖誕」最早出現的時候,是指皇帝或皇太后的生日,後來「聖」開始有「聖人」、「聖賢」之義,「聖誕」變成專指孔子的生日,再到後來,「聖誕」由專指引申為泛指,包括任何神仙、佛祖、菩薩等的生日。

到了近代,耶穌基督的誕辰紀念由西方傳來東方,起初其實是稱作「耶誕」,但後來不知何故「聖誕」卻變成專指耶穌的生日。

時至今天,香港和內地提到「聖誕」只會想到耶穌基督,而其他神靈則另命為「孔誕」、「佛誕」、「觀音誕」等,不過聽說台灣依然有很多人堅持把「聖誕」稱為「耶誕」,除了與其他神靈紀念日區分,也藉以保留「聖誕」本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