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日本「正露丸」

「正露丸」(日:せいろが;英:seirogan)是日本大幸藥品公司(日本名稱是「大幸薬品株式会」)出產的一種著名藥物,主要醫治肚痛腹瀉。聰明的讀者有沒有想過這種藥物為甚麼叫「正露丸」呢?

翻查資料,「正露丸」最早於 1902 年面世,最初只是供日本軍人所用,主要用來消毒殺菌。「正露丸」原來本名是「征露丸」,這個名字的起源可追溯於 1904 年至 1905 年發生的日俄戰爭(Russo-Japanese War),「征」是「征服」之意,而「露」是日本舊時對俄羅斯的譯名「露西亞」(Russia)之首字,故此「征露」即「征服露西亞」,後來日方大勝,也令此藥間接聞名起來。戰爭結束後,為了消除世人對該藥物軍事背景的觀感,以及方便出口至其他國家,「征露丸」正式易名為「正露丸」,沿用至今。

「正露丸」本來只作軍事醫療用途,其後有人意外發現該藥對急性腹瀉竟有療效,於是開始廣泛用於家居。

大家對「正露丸」的品牌和包裝最有印象的必定是「喇叭」的圖像,這背後其實也有段故事,大幸藥品公司用「喇叭」做標記,原來是想紀念一位在日俄戰爭中奮勇作戰的號角手,因為此標記太深入民心,所以我們平時也會把這藥物說成「喇叭牌正露丸」。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topic-comment 句式

粵語是舉世公認非常難學的語言,當中至少有三種特徵是超越其他同一語系的語言,令學習者無所適從:

1.
九個聲調tones):正確來說應該是六個聲調加三個入聲(checked tones / entering tones),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也難以掌握,更何況粵語有九個呢。
2.
語尾助詞sentence-final particles):種類繁多,例如「呢」、「嘅」、「咩」、「啦」、「呀嘛」、「咋噃」、「啦喎」、「架啦噃」,簡直神乎其技,連港人自己也未必能解釋何時用哪個,有不少大學論文曾經挑戰這個專題。
3.
話題評述句法topic-comment syntax):這種語法是語言學的專業範疇,以下會稍加說明。

所謂 topic-comment,其實是有別於英語的 subject-predicate,亦即句子的成立不一定要由主語帶頭,英語一定要有個主語放在句首(被動句除外),但中文的語序卻相當彈性,容許更多的表達方式。此處的 topic 是說話者想聚焦或引起注意的「話題」,所以放在句首,comment 是對這個話題作補充的「評述」,兩者之間可以用動詞、也可以不用動詞連結,例如:

呢個人 (topic) 好衰架 (comment)
場比賽 (topic) 播完啦 (comment)
套戲 (topic) 我睇過啦 (comment)

用普通話來說,以上三句就是:

這個人 (topic) 很壞的 (comment)
那場比賽 (topic) 播完了 (comment)
那部電影 (topic) 我看過了 (comment)

不過,與普通話相比,粵語的 topic-comment 明顯較複雜多變,新一代的年輕港人更把這種句式玩到出神入化,口頭表達一個句子,可以有多種說法,看看以下的例子:

(正常表達)佢周圍同人講呢件事係咪傻架?(他到處跟人說這件事是否傻了?)
1.
呢件事 (topic) 佢周圍同人講係咪傻架?(comment)
2.
佢呢件事 (topic) 周圍同人講係咪傻架?(comment)
3.
周圍同人講呢件事 (topic) 佢係咪傻架?(comment)
4.
周圍同人講呢件事 (topic) 係咪傻架佢?(comment)
5.
係咪傻架 (topic) 佢周圍同人講呢件事?(comment)
6.
佢係咪傻架 (topic) 周圍同人講呢件事?(comment)

(正常表達)我諗我聽日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我想我明天應該趕得上寫完這篇文章吧)
1.
聽日 (topic) 我諗我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 (comment)
2.
篇文 (topic) 我諗我聽日應該趕得切寫完 (comment)
3.
聽日寫完篇文 (topic) 我諗我應該趕得切 (comment)
4. 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 (topic) 我諗我聽日 (comment)
5.
我聽日應該趕得切寫完篇文 (topic) 我諗 (comment)
6.
我諗我聽日趕得切寫完篇文 (topic) 應該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