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字典和唱片之境況

其實,字典界和唱片業的情況很相似

當這個世界還未有互聯網的時候,兩個行業都很興旺。

高峰時期,歌手喜歡唱甚麼另類的歌都可以,同樣,編輯想做甚麼冷門的專科字典都沒問題。

歌手每推出一張唱片,裡面每首歌都有版權,在電視上或 KTV 播放都要收版稅,同樣,編輯每出版一本字典,裡面的定義和例句都有版權,電子詞典或搜索網頁上若要引用也要收版稅。

歌手不想歌路太隨波逐流,會慢慢建立自己的個人風格,同樣,編輯不想字典與同類產品看來相似,也會慢慢樹立自己的學術品牌。

音符來來去去就只有那幾個,創作一首歌很容易因為旋律相近而涉嫌抄襲,同樣,文字常用的來來去去就只有二三千字,給詞語下定義也很容易因為用字相近而疑似抄襲。

可是,當這個世界出現互聯網後,大家縱然路向不同,然而殊途同歸。

歌手的心血結晶很容易就可以上載到網上甚至供人下載,編輯的精雕細琢也很容易被人斷章摘句就成為非賣品。

樂迷習慣了聽歌不必付錢,直接上網吧,何須花錢買唱片?學生也習慣了查字典不用付錢,直接上網吧,還花錢買字典傻的嗎?

唱片和字典都是數百元不等,絕大多數人卻覺得昂貴,界定為奢侈品,可價值數千元的手機,多貴也有人捧場,幾乎比米飯更重要。

現在,手機上可以試聽然後付款下載歌曲,同樣,字典也有樣品試閱然後付款購買應用程式。

道理上,大家都同意,歌曲原創很重要,生命中不能沒有音樂,同樣,大家都認為,語文修養很重要,學習過程中不能沒有字典。

可是,當人人都習慣了聽歌和查字典有免費的途徑,漸漸忘記了背後創作人付出的心機,還有多少人願意掏腰包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