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十本印象深刻的書

臉書上有朋友邀請筆者寫十本書,按照規則,不用花心思細想,選出十本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書,不一定是最好,也不需甚麼鉅著,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三色貓殺人音樂》赤川次郎(推理小說)
初中最愛看偵探查案,漫畫看了「金田一」,小說幾乎看了全部《三色貓》系列,這本《殺人音樂》佈局離奇,印象相當深刻,據說當年曾獲周星馳推薦入選香港十大好書。

2.《雅舍小品》梁實秋(散文結集)
初中某中文老師介紹其中一冊,一看立即愛上,這套結集令我確定自己喜歡散文多於小說,直至預科時,老師也覺得我適合寫短文而非長文。確實我比較喜歡文章短小精悍,不要過度長篇大論。

3.《臺北人》白先勇(短篇小說集)
預科時中文科選取的讀物,那時其實有好幾本較薄的可以選擇,但我一見到白先勇二話不說就選了,內容有些是哀怨纏綿,有些是荒誕甚至變態,但我讀得幾乎手不釋卷,後來發覺自己看小說骨子裡原來需要一些 abnormal 的元素。


4.《泰晤士河畔》陶傑(散文)
這本是陶生早期的成名作,沒有甚麼政治話題,全書都是講述英倫生活的點點滴滴,當時陶生還是予人一介書生的感覺,文筆簡樸不虛浮,淡雅不華麗,看過後相信會令人熱愛英國。


5.《活着》余華(長篇小說)
大學暑假狂讀的小說,講民初至民革一個農家少爺的故事,由發展到結局都慘絕人寰,讀後有種徹骨的感覺:生於一個荒謬的年代,幾多的苦難都沒有抱怨的餘地,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好好活着。

6.《天龍八部》金庸(武俠小說)
十本內似乎非得選一本金庸的作品,那我會選《天龍八部》,第一本看實在太深刻,而且喬峰是金庸筆下我最愛的人物。總覺得金庸所寫的夾雜了不少真實的歷史背景,如果是寫純粹的武俠世界,也許古龍更合適,那麼我最有印象的是《多情劍客無情劍》。

7.《味覺現象學》梁文道(文化評論)
近年喜歡看飲食文化的書,不是那些坊間的烹調技巧或食譜,而是需要涉及一點傳統禮儀文化的,這份志趣源於讀畢這本書,它教曉我飲食背後也可以與政經、禮教、典故、美學、哲學等等扯上關係。

8.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ë(愛情古典小說)
一次偶然的機會碰上這本經典的小說,並深深愛上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是一本象徵女性爭取平等和自由戀愛的傑作。以英國文學來說,這本程度不算艱深,只是有少許法語,不過因為它我才開始放膽看其他古典小說。


9. The Mother Tongue Bill Bryson(語言叢書)
起初是先看中譯本,講述英語的起源、演變以及如何受其他歐語的影響,聽來好像有點沉悶,其實內裡解釋了很多關於現代英語何以會變得如此不規律的背後原因。這本書令我開始熱衷於研究 etymology(詞源學)。


10. Words Words Words David Crystal(語言學著作)
語言學大師 David Crystal 用詼諧風趣的文字分享學習語言的樂趣,我覺得有興趣研究語言的朋友,不要先去看那些 Introduction to 充滿理論的機械書,恐怕未畢業已悶死,不妨看看這本幽默小品,也許你會更有毅力和恆心讀下去

2 則留言:

  1. 噢,只看過一部「天龍八部」,看后對自己說,不用再看金庸了。

    回覆刪除
  2. 噢,不是因為太悶了吧?還是字數太多呢?不過其實電視劇已經做到有點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