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實當然不會如此美好,語言學上也有所謂 false friends(源自法語 faux amis),表義是「交錯了的朋友」,實則指外形相似但意義不同的詞,漢語叫「同形異義詞」。
以下嘗試舉出德語和法語的例子:
德語
英語和德語的 false friends 情況比較直截了當,通常拼法一模一樣的,意思多數都是迥然不同,最經典的例子有 gift 在英語解作「禮物」,但在德語卻解作「毒藥」(poison),還有英語的 gymnasium 是指「健身房」,在德語竟然是指「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
其餘一些常見的例子:
Art 不是「藝術」,是「種類」(kind、type)
fast 不是「快」,是「幾乎」(almost)
List 不是「名單」,是「狡猾」(cunning)
Rat 不是「老鼠」,是「建議」(advice)
Smoking 不是「吸煙」,是「晚禮服」(dinner jacket)
註:德語名詞的首字母必須大寫。
法語
英語和法語的 false friends 情況則有點複雜,有時是完全不同,例如法語的 coin 不是指「硬幣」,而是指「角落」(corner),另外法語的 pièce 並不是「一塊」,既可以指「房間」(room)又可以指「硬幣」(coin)。不過,法語難就難在有些詞跟英語相似得來又存在相異,例如 expérience 一字兩義,除了等同英語的「經驗、經歷」,也可以解作「實驗」(即英語的 experiment),而 chance 一詞在法語只能解作「巧合、偶然」,卻沒有「可能性、機會」的意思,所以學習時絕不能掉以輕心。
其餘一些常見的例子:
agenda 不是「議程表」,是「日記」(diary)
habit 不是「習慣」,是「服裝」(clothes)
librairie 不是「圖書館」,是「書店」(bookshop / bookstore)
ours 不是「我們的」,是「熊」(bear)
pain 不是「痛苦」,是「麵包」(bread)
interesting. I guess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Japanese Language have many false friends in each other, too.
回覆刪除Haha, definitely. They share some Chinese hanzi(漢字), or kanji in Japanese, with very different meanings. I can think of three typical examples:
回覆刪除「勉強」
'reluctant' in Chinese; 'study' in Japanese
「大丈夫」
'a gentleman' in Chinese; 'alright' in Japanese
「切手」
'cut your hand' in Chinese; 'stamp' in Japa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