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剖析詞語結構

自小學習英語都要鑽研很多語法問題,慢慢習慣了就不覺得怎麼樣,但當要鑽研自己母語的語法,熟悉得來又有點生疏,若非主修語言,很少人會認真研究母語的結構。漢語的語法,坦白說,筆者也覺得頗為乏味,尤其是用來解釋的學術用語不太易記,要花點工夫才能上手。不過,有些基本的概念最好還是要知道,否則外國人請教時我們結結巴巴的就不好了。

今天想說一點漢語中的合成詞,所謂合成詞是相對單純詞而言,單純詞即只由一個語素構成,例如「車」、「馬」、「高」、「壞」、「走」、「轉」等,但單純詞不一定是單音節,可以是雙音節或多音節,重點是必須結合才成為一個詞,並不能拆開,例如「咖啡」、「坦克」、「邏輯」、「玲瓏」、「白蘭地」、「馬來西亞」、「阿姆斯特丹」等。合成詞是由兩個或以上的語素構成,基本上漢語中絕大多數的詞都是合成詞,而合成詞的組合方式還可以細分為五大類型,以下逐一簡介並提供一些例子給大家參考:

並列型,又稱「聯合型」:由兩個意思相關、相近或相反的詞所組成,兩者不分主次,地位一致,而且詞性通常都相同,例如「語言」中的「語」和「言」意義相近,合併起來就是指人類表達思想、交流意見的工具,又如「開關」中的「開」和「關」是兩個相反的動作,合併起來就是指接通或中斷電器的裝置。其他例子:「城市」、「價值」、「骨肉」、「手足」、「美麗」、「卑微」、「呼吸」、「代替」、「嘲諷」、「始終」等。

偏正型:所謂「偏正」,即後面的詞是主要成分,前面的詞是作修飾之用,從詞性上看,主要是「名詞/形容詞+名詞」以及「副詞+動詞」,例如「核電」是指用「核」能產生的「電」力、「喜劇」是指以誇張搞笑的手法使人歡「喜」的戲「劇」,又如「微笑」是指「笑」的動作輕「微」而不顯著。其他例子:「皮鞋」、「油畫」、「國旗」、「鐵路」、「紅豆」、「閃婚」、「嚴懲」、「郊遊」、「朗讀」、「滯銷」等。

補充型:與「偏正」相反,前面的詞是主要成分,後面的詞是作補充或說明之用,補充型詞語有兩類:第一類中前面的詞是動作,後面的詞用來說出動作的結果,詞性上就是「動詞+副詞」,例如「改善」表示「改」變或「改」革最終要達到完「善」的效果。其他例子:「降低」、「說服」、「打敗」、「揭露」、「推翻」等;第二類中前面的詞是實物,後面的詞用來表示實物的單位,結合起來就是該實物的統稱,詞性上就是「名詞+量詞」,例如「書本」所指的是一「本」本的「書」合起來統稱「書本」。其他例子:「車輛」、「花朵」、「紙張」、「船隻」、「人口」等。

動賓型,又稱「支配型」:這個容易理解,前面的詞是一個動作或行為,後面的詞是該動作或行為所直接影響或支配的對象,詞性上一般都是「動詞+名詞」,例如「納稅」表示所繳「納」的東西是「稅」款,「解毒」是指「解」除身上有「毒」的物質,「傷心」表示受到「傷」害的是「心」靈。其他例子:「登陸」、「爬山」、「參軍」、「懷孕」、「欠債」、「投資」、「簽名」、「搶眼」、「賣命」、「撒謊」等。

主謂型,又稱「陳述型」:與「動賓」相反,前面的詞是主要事物,後面的詞是用來陳述有關該事物的內容、狀況、性質等,詞性上一般都是「名詞+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形容詞」,例如「地震」是描述「地」面在「震」動的自然災害,又如「年輕」是指「年」紀尚「輕」的人生階段。其他例子:「海嘯」、「心煩」、「頭痛」、「病危」、「民變」、「冬至」、「月亮」、「眼花」、「臉紅」、「膽怯」等。

除了以上五大類型,漢語詞語的組合方式還有另外兩種小類別:一是附加式,這種類似英語的前綴(prefix)和後綴(suffix),例如我們平時稱呼別人喜歡在前面加上「阿」,例如「阿媽」、「阿公」、「阿強」等,而在後面加上詞綴的情況則更多,例如加上「子」的「房子」、「猴子」、「胖子」等,加上「性」的「人性」、「彈性」、「活性」等,加上「家」的「作家」、「畫家」、「專家」等;二是重疊式,即把原是單音節或雙音節的詞重複為疊字,例如「叔叔」、「星星」、「剛剛」、「毛毛雨」、「綠油油」、「簡簡單單」、「形形色色」等。

如果你對以上的分類有興趣,不妨也找些詞語來看看屬於哪個結構吧。

3 則留言:

  1. 你好!

    想問一下, 「意思」是並列型嗎?
    它是 語素, 單純詞, 合成詞, 還是短語?
    請指教,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