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 星期三

文白異讀現象

筆者懂得閩南語,記得曾經寫過一個句子:「香港賣的香真香」,句中的三個「香」在粵語裡都是同音,但如果用閩南語來講,三個「香」字卻是不同音,可用音標來標示:

「香(hiong)港賣的香hiun)真香(pang)」

這個現象跟「文白異讀」有關。「文白異讀」是漢語發音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文讀」可視為「文言音」或「讀書音」,是古代讀書人吟詩作對的標準正音,而「白讀」可視為「白話音」或「說話音」,是古代老百姓口語傳誦的話音。粵語的「文白異讀」也很豐富,例如「精」的文讀是 zing1,多用於書面語,如「精確」、「精益求精」,白讀是 zeng1,形容一個人很「精」即是說此人傾向投機取巧,又例如「命」,文讀是 ming6,如「命令」、「命運」,白讀是 meng6,形容一個人「好命」即是說此人生來就像得到上天的眷顧般幸運。

同樣道理,閩南語也有「文白異讀」的現象,而且情況似乎比粵語複雜得多,因為閩南語的文讀和白讀未必如粵語明顯。以上句為例,「香」的文讀是 hiong,多用於專有名詞,所以「香港」的「香」要用文讀;「香」的白讀是 hiun,除了拜神供奉的「香」用白讀,「香菇」(hiun go)的「香」也是白讀。

不過,上句的第三個「香」,用閩南語來說是 pang,但「香」並沒有這個音,筆者認為 pang 必定是出自另一個字,經上網查證後,發現原來這個 pang 的本字是「芳」!如果你是閩南人,應該聽過有女士以「芳」命名,用作名字的「芳」卻是讀 hong,因為這個 hong 是「芳」的文讀,而形容香氣的 pang 就是「芳」的白讀。

其實「芳」的粵音fong和普通話音(fang)都是讀 f 音,何以閩南語的白讀卻是 p 音?這又令筆者想起以前寫過的一個主題,就是有研證明古漢語本來沒有 f 音,要到唐代以後才開始出現,而現在發 f 音的字在古代多讀作 p 音,粵語的例子有「番禺」的「番」(pun)、「阿房宮」的「房」(pong)。閩南語與日語、韓語一樣錯過了收錄 f 音的時期,所以完全沒有 f 音,現在發 f 音的字在閩南語多讀作 h 音、b 音或 p 音,h 音的例子有「福利」的「福」(hok)、「發財」的「發」(huat);b 音的例子有「白飯」的「飯」(bng)、「佛祖」的「佛」(but);p 音的例子有上述形容香氣的「芳」(pang)、「蜂蜜」的「蜂」(p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