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恨」的演繹

有人說,中文的「恨」,用英語是譯不出來的。此話何解呢?

雖然英語的 hatred 常譯作「憎恨」,不過英語說 to hate someone 和中文說「恨」一個人畢竟是有分別的。英語的 hate,又或 detestdespiseloathe 等近義詞,所說的是對一個人的討厭、厭惡、鄙視,總之是完全負面的評價,不管哪人好與壞,你就是怎麼看也看不順眼,用廣東話的「憎」反而是最貼切,因為「憎」一個人也是不留情面的。

至於「恨」又是否徹徹底底地否定一個人的價值呢?不是的,只要你曾經「恨」過一個人,你才能體會箇中滋味。「恨」裡頭其實並不是那麼極端的負面,當中包含一份「怨」,一種說不出的苦澀,通常是你對一個人有過某種期望、憧憬、寄託,後來所有疑幻疑真的願望統統落空,你才會「恨」得出一個人來,你在「恨」那個人的同時也在「恨」自己的遭遇,但你對那個人真的純粹是憎惡嗎?有一點人性的話是「憎」不出來的,因為你心底裡保留着一份哀怨纏綿的心態,這就是「憎」和「恨」兩種不同的精神層面。

陶傑有句說得好:「這個『恨』字,不是以人為目標,而是以命運為對象,恨的不是哪一個人,而是難以擺脫的宿命。」

中文有言「恨之入骨」,你該明白為何「恨」一個人卻要自己來承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