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see, look, watch

英語的 seelook  watch 都表示「看」,相信大部分人運用這三個詞都不會太混亂,但要理解通透可又不易。

see 是三者中表示用眼睛看東西最基本的用詞,你只需要有正常的視力 use your eyes 就已經是 see 了,一般情況下 see 所說的「看見」帶有「發現、注意到」的含意,這是 look  watch 沒有的,例如:

Have you seen my keys anywhere?(你在甚麼地方見過我的鑰匙嗎?)
Can you see Henry in the crowd?(你看到亨利在人群中嗎?)
I could see a dark figure coming out of the corner.(我看得到有個黑影從角落裡走出來。)

look 表示「看一看」、「瞧一瞧」,但你需要 turn your eyes 才能 look,換言之,look  see 的分別在於,look 是主動把眼球移向周圍的事物,重點是你的眼睛在動而事物並不動,相反 see 是眼前出現事物吸引你的眼球,你能看得見是一種被動的本能反應,例如:

Look at these paintings. How amazing they are!(看看這些畫,真令人讚嘆!)
Don’t look at me in such a strange way!(不要以這麼奇怪的目光看着我!)
She kept looking at her watch anxiously.(她焦急地老是看着手錶。)

要注意,在語法上 see 是及物動詞,可直接跟名詞,但 look 是不及物動詞,後面必須用 at 或單獨使用,如 Look! The birds are flying away.(瞧!鳥兒要飛走了。);此外,see 表示「看見」一般不用進行式,即不能說 He is seeing,因為 see 是一下子的動作,理論上不能持續,而 look 就可以用進行式,因為 look 是有意識地看着某東西。

watch 跟以上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時間的長久,你需要 keep your eyes 一段長時間才算是 watch,而且還要集中精神,所以 watch 一般譯作「觀看、注視」,經常用來說觀看電視、電影、比賽,也可以指留心看着別人做示範或監視某處發生的事情,例如:

We watched an Italian film last night.(昨晚我們看了一部意大利電影。)
Watch carefully how the cook does and then you follow.(仔細看廚師怎麼做,然後你照着做。)
The police watched the house for any suspect.(警方注視着房子看看有沒有嫌疑犯出沒。)

有一點必須留意,很多教師或教科書經常說看電影、電視節目等要用 watch,然而事實上也可以用 see,只不過它們的用法有明顯的分別:首先 watch 強調的是「整個觀看的過程」,而 see 則只是說「看過沒有」這個事實,因此說 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隱含問及對方是否觀看整場球賽,而說 Did you see the football match? 是詢問對方有沒有看過球賽而已,是否全神貫注地看並不重要;此外,watch 經常用進行式,但 see 一般都不用於進行式,通常用於問句或 to-infinitive,看看以下三句的對比:

Did you watch/see the talk show?(你有沒有看那個訪談節目?)
We are going to watch/see a concert tonight.(今晚我們準備去看音樂會。)
Frank was watching (seeing) the news while I was making dinner.(我在做飯的時候,法蘭克在看新聞。)

雖然 watch 的東西大部分都可以用 see,但有一項是萬萬不能的,那就是你可以 see a television programme(電視節目),卻不能 see television/TV(電視本身),看看以下的分別:

We watched/saw a programme about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我們看了一套關於美國流行文化的電視節目。)
We won’t let our children watch (see) television/TV all the time.(我們不會讓孩子整天都在看電視。)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時態的陷阱

時態(tense)是一門頗複雜的課題,英語的時態聽說相對其他歐語已算是容易,但依然難倒不少學習者,因我們的母語沒有類似形式的表達,故學習起來會有很多疑惑的地方。

今天想說一點現在完成式(present perfect tense,或語言學上專稱 perfective aspect)與一些連詞(conjunction)的關係。首先要理解 present perfect 的作用,是表示某事在過去的某一時間發生而其結果是維持至現在,例如 I have broken my arm 所說的是「我的手臂傷了,直至現在還未復原」,而 I broke my arm 則是說「我的手臂傷了,但現在已經復原了」,這個分別是由時態所反映出來,單靠字面是解不通的。

不過,當 present perfect 出現在有連詞的子句中,情況則有點複雜。先看以下這句:

When he has finished his work, he will go home.

上述子句也可說成 When he finishes his work,區別在於用現在式較著重平時的情況,而用現在完成式較著重當下的情況。精明的讀者一定會留意到其中隱含的問題:上句所說的是「他完成工作後就會回家了」,明明是假設將來的某個時間,但時態卻用了完成式,豈不有點自相矛盾嗎?然而這句英語是正確無誤的,應該如何理解呢?

原來英語的將來式有個限制,如果子句用了時間連詞,如 whenwhileafterbeforeasonce 等等,就不能用將來式,剛才的句子其實是將來完成式(future perfect tense)的縮略,原本的句子應該是這樣的:

When he will have finished his work, he will go home.

當代的英語用法已不會這樣說了,那個 will 會被刪除,而 have 因前面是第三身代詞會變成 has,故此表面上說 When he has finished his work 會令人誤以為動作已完成了,實際上並未發生。其他連詞也有同樣的情況,例如:

Please call me after you (will) have arrived.
Once you (will) have signed the contract, you cannot change it any more.

如果要論證將來式的確存在於時間連詞中,法語就是一個好例子,如上述第一句換成法語會這樣說:

Quand il aura fini son travail, il rentrera che lui.
(Literally: When he will have finished his work, he will go home.)

可見不同的語言在運用時態自有不同的處理手法,有時英語解決不了的難題,從其他語言反可窺見端倪。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今晚打老虎

相信很多香港人都聽過一句法語:「今晚打老虎」,上網翻查這句音譯的來源,大部分資料都說來自 1992 年周星馳電影《上海灘賭聖》的角色名字,也有人說在早幾個年代某個法國產品的廣告已經出現,孰真孰假不得而知。

「今晚打老虎」的法語原文是 Comment allez-vous?,字面是 How go you?,跟英語的 How are you? 意思差不多,只是法語用 allerto go)作為問候語的動詞。這句的讀音要留意兩點,首先法語的 comment 雖跟英語的 comment 拼法一樣,但讀法迥異,法語的 comment 重音在 -ment,而讀音則很像我們平時說屏幕的那個 mon(即 monitor),所以 comment 跟廣東話的「今晚」確實有幾分相似;此外,法語連音的現象比英語更普遍,通常前一個詞尾的子音都會連接下一個詞首的母音,故此 comment_allez 之間會發 ta 音,而法語剛巧送氣音並不明顯,ta 讀起來像輕一點的 da,所以跟廣東話的「打」相當接近,正因如此 Comment allez-vous? 全句的讀音才會和廣東話的「今晚打老虎」相似得那麼玄妙。

再說一點法語吧。熟悉法語的朋友都知道法語表示「你」有兩個代詞可用:vous tu,英語只得一個 you 的表達法,跟甚麼人對話提及對方都是用 you,如果用中文來說,vous 是「您」,tu 就是「你」,基本上和陌生人、長輩和上級的人談話都要用 vous 以示尊重,家人和朋友之間就可用 tu 顯得較為親切。Comment allez-vous? 一句中用了 vous,其實是比較正式的表達法,問候家人或朋友可說 Comment vas-tu?,意思一樣,只是動詞 aller 因代詞 tu 而轉了 vas,讀音頗像廣東話的「今晚髮脫」(尾音向上翹)。不過這兩句說法對於年輕人還是有點拘謹,朋輩間更為友善的說法可用 Comment ça va?,或縮略為 Ça va?,讀音又挺像廣東話的「沙發」(尾音向上翹),這句字面是 How is it going?,非常輕鬆隨便。以上三句用普通話表達都是「您/你好嗎?」,但如果用廣東話來說,則略可區分一點語氣:
Comment allez-vous?(您好嗎?)
Comment vas-tu?(你幾好嗎?)
Comment ça va?(幾好嗎?)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繁簡淺談

如果你問我選擇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我甚麼時候都是力挺繁體字的,不過繁簡這個問題尚有很多斟酌的地方。

先說一點香港的情況吧。我想幾乎所有港人都是堅持沿用繁體字,每當有人見到餐館、商店、招牌等用上簡體字,都會非常緊張,立刻拍下照片在網上瘋傳並加以唾罵,之前不少名牌店舖就因為在商品說明上寫了簡體字而觸怒港人。不過,事實上港人是否完全不用簡體字呢?大家心裡都知道不是的,日常工作繁忙,相信不少人在工作中要即時做會議紀錄、備忘錄、給同事寫便條等一定會匆匆寫下簡體字,而最明顯的莫過於公開考試用中文書寫的科目,由於時間不留人,考試一般都要求一定份量的字數,絕大部分考生都會試前熟練簡體字以派上用場,筆者當年也不例外。那麼你認為這些是否有違港人的意願呢?

看過一些台灣節目,感覺上台灣人對中文字體真的有種「義正詞嚴」的氣慨,有些主持人經常拿藝人嘉賓寫錯字來譏諷一番,估計台灣人對簡體字的觀感比香港人更加不屑,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繁體是中華文化的正統,但對於香港人,筆者倒覺得近年對簡體字的蔑視是出於政治因素,當然誰人也可以打正旗號,宣示繁體地位,只是背後有多少人是言出必行,這不必統計也是心裡有數的。

記得李照興在《燃後中國》一書談過,中國將來有沒有可能恢復用繁體字,不是看現任領導層的意向,而要看年青一代的民心歸向,因為老一輩的守舊派始終都會走,未來數十年將由八十後、九十後當家作主,作者提及一點令筆者也為之動容的評論:其實大陸的年輕人並不如港台所言那麼棄繁就簡。一語道破問題的核心,中國這一代年輕人在成長的階段根本沒有選擇,國家明文規定在正式文件以致傳播媒體不得使用繁體字,這是上一輩所定下的政策,年輕人只得遵守,相比之下香港的孩子有權選擇已經是很有福了。此外,香港人未必人人可以讀懂簡體字,但大陸人讀繁體字的能力卻非比尋常,別忘了大陸人是看港台的電視劇和電影長大的,這一點筆者曾經驗證過,因工作上會接觸到上海的同事,他們寄來的稿件往往都是用繁體字寫成,其實他們大可以用簡體字,我方同事不會看不明白,所以見到他們捨簡取繁的態度很令人感動。

不過,從語言演變的歷史所看,很多時候推出的都不能收回,復古往往都不能實現。語言學上很少會放大標準、正統(standard)這個問題,反而着重的是語言的自然演變(natural change)。歷史上眾多語言都經歷過簡化(simplified)的過程,例如古英語經過逐漸脫離日耳曼語系(Germanic)的複雜語法才變成今天淺易了的現代英語,再看當今的美式英語也是不斷把英式英語由繁變簡,例如 -our 的那個 u 根本不發音,乾脆拼成 -or,如 colour 變成 colorhonour 變成 honor。面對美國人日夜不停「破壞」所謂「正統」英語的章法,你看英國人會示威反對嗎?不會,且還真不少人改用美式,當然這兩個國家在文化上有較多的匯合之處,但語言學上標準化(standardization)從來都只會讓路給簡化(simplification),這是人的本性,一旦用慣了輕便的語言,誰會再走上複雜的舊路?

筆者是衷心盼望炎黃子孫終有一日能用回優美典雅的繁體字,但理智一點看,即使將來取消規定,簡體已經通行全國,而且要外國人學習中文時書寫繁體字只會令他們望而卻步,畢竟繁體字是全世界公認最複雜的文字系統,所以將來若然繁簡並用似乎是較可行的辦法。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詞典 = 辭典?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這麼樣的一個經歷:英語字典一般都統稱 dictionary,購買時不用費神考究,但中文卻有不同的叫法,如「字典」、「詞典」、「辭典」、「辭書」,究竟這四個有甚麼分別?

廣義上來說,四個名稱所指的都是同一類書籍,幫人解釋字詞的意思。但狹義上,四個之間其實尚有細微的分別。

字典 vs 詞典
英語 dictionary 定義是 “a book that gives a list of words …”,重點在 words,英語中每個 word 都由一串字母組成,用中文來說 word 應該稱作「單詞」,一個單詞已經有意思,所以 dictionary 正確來說應該是「詞典」。至於「字典」其實是中文的概念,英語是沒有的,因為中文每個字都有形、音、義,一個字都可以獨立成條,所以漢字在語言學上稱為 character,要有 character 的語言才會有「字典」,然後再由單字配詞,例如翻閱「土」字底下有「土豆」、「土地」、「土產」、「土壤」、「土包子」、「土生土長」、「土崩瓦解」等詞條,所以中文既有「字典」也有「詞典」。不過,「查字典」這個民間俗稱深入民心,所以一般人口頭上都會以「字典」作為同類書籍的統稱。

詞典 vs 辭典
由於「詞」與「辭」同音,故很多人經常以為兩者等同。雖然將兩者視為一體也無不可,但嚴格來說,「詞典」著重的是詞語的詞性、搭配、含義、用法,以詞為單位,順字母、拼音、部首或筆畫排列,如「英漢詞典」、「同義詞詞典」、「搭配詞典」等;至於「辭典」側重的是措辭、修辭、言辭,已不是基本程度的解釋,而是再深一層的語文領域,不是單單解釋字詞就了事,有時還可加插典故、圖象甚至一大段解說,如「成語辭典」、「俗語辭典」、「慣用語辭典」等。此外,若論及專業知識、技術用語也該用「辭典」,如「醫學辭典」、「法律辭典」、「英美文化辭典」等,皆因這類參考書都不是純為解釋「詞語」,背後還有更多行內的實際用法,有如百科全書。

不過,依筆者所見,現在大中華地區幾乎一律用「詞典」,不知是誰帶起的習慣。

辭書
「辭書」一詞比較典雅,乃「字典」、「詞典」、「辭典」等文字工具書的統稱。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顏色的抉擇

英語有不少習語(idiom),往往都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今天筆者特別抽取一些跟顏色有關的習語與大家分享吧。

black and white
在談論交換條件時經常聽到人說「用白紙黑字寫明」,英語的 black and white 確實有這個意思,前面一般都加上 in,例如:
Tanya wanted to put everything in black and white before accepting the offer.(坦尼婭要所有條件都以書面寫清楚才肯接受這工作。)

除此之外,中文常說的「黑白分明」,湊巧 black and white 也具此意,表示「是非黑白分得清楚」、「非黑即白」,例如:
Ralph views the show business in black and white.(拉爾夫對娛樂界的是是非非看得很分明。)

out of the blue
天氣晴朗的時候,天空呈現藍色,但當風雨雷電交加之時,藍天恐怕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縱,故 out of the blue 是用來表示「晴天霹靂」、「突如其來」、「出乎意料」,例如:
His wife’s death came out of the blue.(他妻子的去世來得很突然。)

這個習語也可以說 a bolt from the blue,平時說 a bolt of lightning 就是「一道閃電」,分別在於 out of the blue 作副詞用,而 a bolt from the blue 作名詞用,例如:
Nancy seemed very happy in her marriage, so her divorce came as a bolt from the blue.(南希的婚姻看來很幸福,所以她離婚的消息讓人很意外。)

green with envy
envy 本已解作「羨慕」、「嫉妒」,若人欽羡的目光幾乎現出青眼,可想而知其內心是多麼渴望擁有別人的東西,green with envy 就是表示人「非常妒忌的」、「感到眼紅的」,例如:
Kenneth bought the latest model of the sports car that made all his friends green with envy.(肯尼思買了最新型號的跑車,他所有的朋友都欽羡不已。)

red tape
tape 此處指捆綁用的帶子,red tape 所指的是古時用來捆綁官方公文的線帶,由於帶子顏色多為紅色,故有 red tape 一詞,後來引申解作「官僚作風」、「繁文縟節」,一般多用來形容程序繁瑣的手續,例如:
Sometimes it can take weeks or months to apply for a visa because of all the red tape.(有時候因為諸多繁瑣費時的手續程序,申請簽證可以花上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

golden handshake
golden handshake 字面上是「黃金的握手」,乍看下不明所以,原來 handshake 此處有「握手言別」之意,而 golden 的確與黃金有點關聯,指一大筆款項,兩詞合起來解作因退休而獲得的退職金或因失業而給予的遣散費,要留意 golden 強調金額非常豐厚,所以這個習語多用於高薪厚職或服務多年的雇員,例如:
The general manager received a huge golden handshake on retiring.(總經理退休後獲得一筆豐厚的退職金。)

on a silver platter
platter 是指裝載食物的大盤子,silver platter 可想而知是餐館裡服務員托着的銀盤,在餐館點菜隨傳隨到,故此 on a silver platter 就引申為「輕易獲取」、「唾手可得」之意,這個習語要小心運用,因為隱含一點貶義,例如:
Bryan got handed the promotion on a silver platter because his uncle was the director.(布賴恩的叔叔是公司的董事,所以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晉升了。)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腦也給洗了

洗腦,英文是 brainwash,驟眼看來兩者如照鏡般一樣,究竟是誰譯自誰呢?

原來洗腦一詞最早出現於 1927 年的國共內戰,當時國民黨不願民眾被共產黨思想赤化,一律稱共產主義的傳播為「洗腦」行動。故此,「洗腦」其實是源於中文的。

後來,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韓戰,一名美國情報員兼記者(Hunter)發表文章講述一件怪異的事情:一些美國士兵在韓戰中被中共俘虜,及後獲救回到美國,竟然匪夷所思地替中共辯護,並否認曾在韓戰用了生化武器。記者把此一舉動形容為「反動帝國」的思想控制,遂以 brainwash 一字直譯中文「洗腦」。不久 brainwash 也收入了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當時詞典正文這樣寫:A calque of the Chinese ‘xi nao’(中文「洗腦」的借譯外來語)。

那名記者連英文本來已有的 mind control 一詞也不用,而要另造新詞 brainwash,可想而知其驚嚇程度,連腦也給洗了,還可控制甚麼呢?

值得一提,「洗腦」一詞並沒有收錄在當今據稱漢語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理由不言而喻。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伊從何來

今天想先說一說「伊」這個字,順道說一點閩南話。

相信港人對「伊」字的認識不外乎以下幾個:
1.    食品名稱:「伊麵」。有人把「伊麵」等同即食麵,事實上並不是,伊麵在中國所指的是一種經油炸的雞蛋麵,相傳是清朝知府伊秉綬家中的廚師所發明的,當時伊府的宴客吃過後讚不絕口,便稱這種麵為「伊府麵」,後來簡稱「伊麵」,出道時間比日式即食麵更早,所以有言「伊麵」是現今即食麵的始祖。
2.    姓氏或人名:伊氏始於商朝大臣伊尹。值得一提,著名藝人伊能靜並不是姓伊的,伊能靜本名是吳靜怡,因其母親後來改嫁日本人,其繼父的日本姓氏是伊能,吳靜怡便改名為伊能靜。至於人名,不用多說,有大家熟悉的鄭伊健。
3.    譯名:不知是否「伊」較為古色古香,很多外國名詞若以 /i/ 音開頭都喜歡用上「伊」,如「伊斯蘭」、「伊斯坦堡」、「伊索寓言」、「伊甸園」等。

好了,若問廣東人「伊」字的本意,怕且會說不出,因為「伊」太文縐縐了,但若問福建人(或台灣人),這個問題則太易解答了,因為「伊」在閩南話(或台語)裡幾乎隨口都會用上。

熟讀粵語的人,一定知道普通話有一點不及廣東話,那就是普通話說第三人稱時代詞要用「他」或「她」,換言之,男女一定要分清楚,普通話裡並沒有一個不分男女的代詞,不像廣東話裡有個「佢」,平時提及「佢」暗藏性別,即使話裡有玄機也可以把別人蒙在鼓裡,你說多好,只可惜這個「佢」書面上寫不得。

不過,廣東人也別太高興,無性別代詞並不是廣東話專有的,剛說的「伊」本來就是一個人稱代詞,在閩南話裡「伊」等同廣東話的「佢」,不分男女,可指他或她。

說到閩南話用「伊」作人稱代詞,可能你會感到很文雅,其實閩南話裡很多常用的代詞都挺書卷氣的,沿用很多文言文的字詞,可看一看以下三者的對比:

普通話
廣東話
閩南話
這個
呢個
之個
那個
嗰個
彼個
邊個
啥人/尚
什麼
乜嘢
啥物/甚物
什麼事情
咩事
啥代/甚事
什麼時候
幾時
底時
多少
幾多
若多

「伊」、「汝」、「之」、「彼」、「尚」、「啥」、「甚」、「代」、「底」、「若」,可見在保留古漢語的事宜上,閩南話絕不比廣東話遜色。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civic 和 civil

英語有很多意思容易混淆的詞語,當中 civic civil 的分別恐怕會考起不少人。

如果翻查詞典,兩詞都可解作「公民的」,但實際上兩者的用法卻又不盡相同。有時候,兩者都可用來修飾同一詞語,如 civic society civil society 都是「公民社會」,要明確區別 civic civil,要從它們的本義入手。

civic 本義是「城市的」、「城鎮的」,說 civic society 是側重於由政府所區劃、建設、創立的社會,市民要做的就是履行公民的義務,如投票、報稅、遵守法律等,所以跟 civic 搭配的詞語多與政府、社區、市民責任有關,例如 civic building(市政建築物)、civic duties(公民義務)、civic centre(市中心;市政大廈)、civic pride(市民對其城市的自豪感)、civic-minded(有公德心的)等等。

civil 本義是「國民的」、「平民的」,說 civil society 強調的是公民個人的文化素質所維繫的社會,即使沒有官方的監控或操縱,平民本身也認為有必要而自願去做維持社會秩序的事,故 civilization(文明)一詞源自 civil,跟 civil 搭配的詞語多與公民個人的權利、品質、素養有關,如 civil liberty(公民自由)、civil rights(公民權)、civil war(國民之間的內戰)、civil partnership(指某些國家給予同性伴侶可享有與男女婚姻同等的法定伴侶關係)等等。

此外,civil 用法較廣,有另一些意思是 civic 沒有的,例如表示在政府部門從事文職的 civil servant(公務員),整個文職部門就是 civil service,為政府獻計建設道路、天橋、隧道的 civil engineer(土木工程師);civil 也可表示非宗教的,如 civil marriage(不採用宗教儀式的民事婚姻)、civil ceremony(世俗的婚禮);civil 用於法律上是表示民事的、非刑事的,如 civil court(民事法庭)、civil law(民事法);最後,civil 還可形容人有教養、說話有禮貌,如 Try to keep a civil tongue 即是叫人「說話要客氣一點」。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定冠詞

今天想說一說定冠詞(definite article),英語因為名詞沒有性別之分,所以定冠詞只得 the,不論單數或複數,只要名詞是有所指定,前面一律用 the,所以從英語中不能看出定冠詞的其他特性,那我就以西班牙語為例,看看定冠詞還有甚麼作用。

西班牙語的名詞有分男女,故定冠詞也有男女之分,很多人經常會問為何歐洲人會把事物看作有性別,其實語言中的性(gender)是一種語言特徵,跟詞性(part of speech,即名詞、動詞等)、數(number,即單數或複數)、人稱(person,即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等)此類語法相關,語言學所講的性與天然事物本身並沒有關係。

西班牙語的定冠詞男性用 el,女性用 la,全球著名的氣候現象 El Niño(厄爾尼諾)和 La Niña(拉尼娜)本來就是西班牙語非常普通的 the boy the girl 之意,再舉一些例子:el patothe duck)、el cochethe car)、la cabezathe head)、la influenciathe influence)。在複數的名詞前,定冠詞也要轉為複數,男性用 los,女性用 las,幸好西班牙語的名詞複數形式一般只需加上 -s -es 就成,與英語相似,又比其他歐語容易,例如 los gatosthe cats)、las mujeresthe women)。

基本上,西班牙語定冠詞的用法跟英語差不多,但有一點比較明顯的分別,在表示一些廣泛或抽象的事物前,英語一般不用定冠詞,但西班牙語則需要,例如:
Me gusta el helado.I like ice cream. 英語不會說 the ice cream
El dinero no es muy importante.Money is not very important. 英語不會說 the money

除了 ellalos las,西班牙語還有一個中性的定冠詞 lo,要留意這裡所言的「中性」不同於其他語言如德語的中性,因德語的名詞確實有分男、女和中性,但西班牙語的名詞只有男女,故這個 lo 並不是表示詞語的性別,而是有特定的語法功能。lo 作為定冠詞主要用於一些形容詞前,將形容詞變為名詞,表示籠統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或特有的性質,例如:
No me gusta lo picante.I don’t like spicy things. 形容詞 picante hotspicy
Lo poer fue que perdí mis llaves.The worst thing was that I lost my keys. 形容詞 poer 即類似英語 bad 的最高級 worst
¿Piensas lo mismo que yo?Do you think the same as I do? 此處 the same 作代名詞)

最後要提及一點,英語的 the 在甚麼詞語前後都不會變形,但西班牙語的 el 以母音開頭,為了方便發音,在兩個介詞 ato)和 deof / from)後會合併為 ala + el = to the)和 delde + el = of / from the),例如:
Voy al cine. (I’m going to the cinema.)
Es el diccionario del profesor.It is the teacher’s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