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 park 這個詞,名詞解作「公園」,動詞則解作「泊車」,為何兩個意思相差那麼遠卻用上同一個字呢?
原來古時還沒有公園這種現代設施之前,古英語的 park 是指給人打獵的場地,通常由籬笆或柵欄圍起來,打獵就是古人消閒休憩的活動,後來 park 慢慢演變成今日的公園。
當時打獵的人多來自皇室成員或軍人,他們會駕駛自己的馬車或軍車,要打獵的時候就把車停放在 park 這個地方,由此 park 又引申多一個意思:把車停在某個圍住的地方。
英語中不少詞語都多於一個詞性,而不同詞性之間的意思有時像是風馬牛不相及,令人摸不着頭腦,其實這通常是古代流傳下來但經過歷史沉積後的結果,要解總解得着的。
注意漢語一般會說「停放車輛」,或簡言之「停車」,港人見到「禁止停車」的標語或會皺起眉頭,這並不是把車「停」在路上,而是「泊車」的意思。至於「泊」本意是指把船靠在岸上,故有「停泊」一詞,後來廣東人將「泊」拿作 park 的諧音,變成沿用至今的「泊車」,這種詞在語法上稱為「舶來詞」。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數字的奧妙
我們自小用中文唸數字、數數目,即使後來學了用英語來表達,也不覺得奇怪,兩者雖屬一東一西的語言,但對數字的表達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不過,如果嘗試看看其他語言,會驚覺原來數字背後可以是另一個世界。
不要問為何德語和法語要把數字搞得那麼複雜,語言這奇妙的東西,可解的就可解,不可解的如何爭論也沒用。
以下我會簡單介紹幾種語言之間表達兩位數的說法:
漢英: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兩位數的說法都是一樣的,由左向右先說十位制再加個位制,如 75 是先說 70 再補上 5,唯一不同是英語始終是來自歐語,它的 thousand、million、billion
和漢語的千位、萬位、億位都有出入。
德語:剛剛與漢英相反,由右向左先說個位制再加十位制,如 53 會說成「3 和 50」,德語是 dreiundfünfzig(drei = three;und = and;fünfzig =
fifty)。要留意,德語無論是多少位的數值,它字面的書寫一般都是整整一個字,例如 1823 英語會分開寫成 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twenty-three,德語就會毫無間隔地寫成 eintausendachthundertdreiundzwanzig,所以不要以德語字長見怪。
法語:初學法語的人學習數字時,一般都是先學 1 至 69,因為法語 1 至 69 的表達和英語是一樣的,不過一到 70 就開始頭痛,法語沒有表示 70、80、90 的獨立字,即沒有類似 seventy、eighty 和
ninty 的對應字,反而是以數值加上去,例如 70 的法語是 soixante-dix,字面是 sixty ten,意即 60 再加 10;72
是 soixante-douze,字面是 sixty twelve,意即 60 再加 12;85 是 quatre-vingt-cinq,字面是 four twenty five,意即 4 個 20 再加 5;98
是 quatre-vingt-dix-huit,字面是 four twenty eighteen,意即 4 個 20 再加 18,所以要說法語的 70 到 99,心算一定要練好。
不要問為何德語和法語要把數字搞得那麼複雜,語言這奇妙的東西,可解的就可解,不可解的如何爭論也沒用。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網絡新詞
近年戀愛文化由現實搬上螢幕,不少電視台都有推出求偶的真人秀,引起熱烈的網絡輿論,內地就炒起了兩個火熱的詞彙,形容男女心目中的理想對象。
女性的理想對象是「高富帥」,所指的是身形高大、擁有名車豪宅、帥氣十足;男性的理想對象則是「白富美」,亦即皮膚白皙、家境富裕、相貌出眾。
看過一些電視節目,原來在很多人心目中,高富帥的典型代表是金城武,而白富美的典型代表是范冰冰,你認同嗎?
此外,隨着女性地位抬頭,女人不甘於男人有「死黨」、「知己」這些專屬名詞,近年來興起了一個新的名詞:「閨蜜」,是專門形容女性的閨中密友。有人說這個「蜜」可圈可點,一群女性朋友親密起來固然無話不談、呵護備至、甜蜜寫意,但正所謂「女人心,海底針」,一旦女性因爭風呷醋而反目成仇,難免有人會口蜜腹劍,最終姊妹情一夜淪落為陌路人。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家畜名字趣談
學習英語的家畜詞彙,恐怕都會遇到以下這個情況:
在英語中,牛叫 cow、ox 或 calf,豬叫 boar、sow 或 pig,羊叫 ram、sheep 或 lamb,這些都是未宰殺前的家畜叫法,可是一旦煮熟了,連名字也給換掉,牛肉叫 beef,小牛肉叫 veal,豬肉叫 pork,鹹豬肉叫 bacon,羊肉叫 mutton,為何會這樣的呢?
這個現象背後跟英國歷史有點淵源,話說英國曾經給諾曼人(Norman,法國人的前身)統治,當時諾曼人屬於社會上層,英國人只是農民階層,英國農民要把飼養的家畜供奉給諾曼人的廚師烹調,於是還在飼養的野生家畜保留了英語的名稱,亦即 cow、pig、sheep 等,而經過煮熟後端上桌子的就改用了法語的名稱,亦即 beef、pork、mutton 等,所以兩種不同的叫法正正反映了兩個社會階層。
由此可見,一些詞彙的來源因由不能從語法書裡習得,要認識一點歷史文化才能了解通透。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遠距離的視野
德語表示「電視」的用字則比較細膩,指電視機是 Fernseher(男性),如果指電視這個螢幕、活動、甚至行業,則用 Fernsehen(中性)。
此外,英語說「看電視」要額外加一個動詞 watch,德語則方便多了,轉用小寫的 fernsehen 本身就是動詞,而且這個動詞是可以「拆開」的,亦即德語中所謂的 separable verbs,fernsehen 可拆為 fern + sehen,有趣的是 fern 是「遠」,sehen 是「視野」,跟 television 語出一轍,德語要說「我在看電視」,那個「看電視」的動作要把 fern 和 sehen 倒轉位置,說成 Ich sehe
fern,字面上仿如「我看遠了」,比英語的 I watch television 來得更別具意象。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phone 與 telephone
有人問:phone 是不是 telephone 的縮寫(abbreviation)?
ad: advertisement(廣告)
bra: brassière(胸罩;胸圍)
bus: omnibus(公共汽車;巴士)
cello: violoncello(大提琴)
exam: examination(考試)
flu: influenza(流感)
gas: gasoline(汽油)
gym: gymnasium(健身房)
hippo: hippopotamus(河馬)
lab: laboratory(實驗室)
math(s): mathematics(數學)
memo: memorandum(備忘錄)
movie: moving picture(電影)
piano: pianoforte(鋼琴)
pop: popular music(流行音樂)
pub: public house(酒吧)
rhino: rhinoceros(犀牛)
sitcom: situation comedy(處境喜劇)
teen: teenager(青少年)
vet: veterinarian(獸醫)
所謂 abbreviation,通常以幾個字母代表整個字,但沒有單獨的發音,例如 Mr (Mister)、Dr (Doctor)、St (Saint)、asap (as soon
as possible)、FYI (for your information) 等,至於 phone 已經獨立發展為一個常用字,且有其讀音,不能說 phone 是 telephone 的縮寫。像 phone 從原本的 telephone 一字「剪掉」tele 而蛻變為另一個字,語言學上這類字稱為 clipped form(clipped 就是剪下的意思),在英語裡比比皆是,有很多可能你已經想不出原來的拼寫,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看看你又認得多少:
ad: advertisement(廣告)
bra: brassière(胸罩;胸圍)
bus: omnibus(公共汽車;巴士)
cello: violoncello(大提琴)
exam: examination(考試)
flu: influenza(流感)
gas: gasoline(汽油)
gym: gymnasium(健身房)
hippo: hippopotamus(河馬)
lab: laboratory(實驗室)
math(s): mathematics(數學)
memo: memorandum(備忘錄)
movie: moving picture(電影)
piano: pianoforte(鋼琴)
pop: popular music(流行音樂)
pub: public house(酒吧)
rhino: rhinoceros(犀牛)
sitcom: situation comedy(處境喜劇)
teen: teenager(青少年)
vet: veterinarian(獸醫)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粗幼還是粗細?
廣東話形容事物的「粗幼」,這個「幼」其實只是廣東人口語的說法,書面上應該說「粗細」,可能廣東話「細」與「小」同義,令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書面上的「細」就是口語上的「幼」,例如「一條細線」不是說這條線的大小,而是闊度。基本上,說「粗」的東西,相反來說都可以用「細」,例如「她的腰很細」、「這些沙粒很細」、「小玲的嗓音還很細」、「這塊布手工很精細」,抽象一點形容一個人「粗」心,其相反就是仔「細」,所以「粗」和「細」才是一對反義詞。
至於「幼」字,書面上僅指年紀小,如「幼兒」、「幼蟲」、「幼苗」、「扶老攜幼」,這個「幼」應該是跟「老」相對。
記住以下三對的關係:
大 vs 小(廣東話等於「細」)
粗 vs 細(廣東話等於「幼」)
老 vs 幼(這跟廣東話一樣)
至於「幼」字,書面上僅指年紀小,如「幼兒」、「幼蟲」、「幼苗」、「扶老攜幼」,這個「幼」應該是跟「老」相對。
記住以下三對的關係:
大 vs 小(廣東話等於「細」)
粗 vs 細(廣東話等於「幼」)
老 vs 幼(這跟廣東話一樣)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最難的語言
記得網上曾經流傳一項排名,指聯合國公布了世界上最難學的十大語言:
1.
漢語
2.
希臘語
3.
阿拉伯語
4.
冰島語
5.
日語
6.
芬蘭語
7.
德語
8.
挪威語
9.
丹麥語
10. 法語
單看這個名單,很難猜測背後是用甚麼準則來衡量。如果連書寫文字也計算在內,那麼漢語或許真的是最難,但如果只計算語法,我想漢語可能十強也不入,因為漢語的文法很鬆散,語序也很彈性,沒有很多非此則彼的規條,所以漢語一直沒有哪一本語法書是極具權威的。
大學時認識一個美國的留學生,他學過日語、普通話和廣東話,他說如果不需要寫的話,三者之中日語最難,尤其是那些敬體語非常難記,反而他學中文很快就朗朗上口,只要知道對應的詞語,隨便排列起來都能令人聽得懂,當然大前提是千萬不要叫他寫,他來港幾年也只能認得數十個常用字。
有一點可以肯定,語言沒有絕對難度,只有相對難度。語言學家已經證實過所有人學哪種母語都不困難,那是很自然而然的過程,至於日後學哪種外語會否很難就視乎它跟母語的相關程度。以上十種之中,漢語是我母語,而我接觸過的有德語、法語、日語和芬蘭語,我覺得德語和法語雖然難,還可以接受,因為德語和英語有很多共同的文法,法語和英語有很多共同的詞彙,只要有一定的英語底子,至少還有跡可尋,當年的法語老師曾對我說:「在大學教法語不算太辛勞,大學生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但在法國文化協會就慘了,很多人連英語都學不好就去學法語,結果全班的進度拖得很慢」。相比之下,芬蘭語簡直難過登天,那時我貪一時興致借了本芬蘭語書自學,結果學了兩個章節就嚇退了,它跟英語毫無關係之餘,頭兩章的規則已經多得可以寫滿幾頁紙。
香港人以中文為母語(假設普通話也是必學),英語為第二語言,我總覺得最好多學一種亞洲語言和歐洲語言,有了比較才明白何謂「相對難度」,若選擇亞語,日語和韓語會比阿拉伯語、印地語容易,若選擇歐語,東歐的語言(如俄語、波蘭語)會比西歐的語言(如西班牙語、荷蘭語)複雜。
最後不妨一提,聯合國也提及世界上發音最優美動聽的語言是日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這一點是可以解釋的,一個公認客觀的標準是看母音(vowel)和子音(consonant)數量的比例,最好是一比一,因為聽起來是最響亮清脆的,通常子音太多,唇齒間要用較多的力,母音的清晰度就會被蓋過,如英語的
script,發音是 [skr] i [pt],前後一共有五個子音,五比一的音節是不太悅耳的。以這個準則來量度,廣東話理論上是比普通話動聽的。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language 可數不可數
language 這個字一直都沒有深究,直至後來發現法語表示 language 原來有兩個用詞: langue 和 langage。初學之時不明所以,故開始重新認識英語的 language。
原來 language 有分可數(countable)和不可數(uncountable)的,可數的就是表示某一國家或民族的語言,例如 the Italian language、a foreign language、four official
languages 等,這個意思法語用 langue(屬女性,feminine noun);不可數的概括來說就是表示語言的表達方式、具某種特色的言語風格,例如 body language、foul language、written / spoken
language、the language of Shakespeare 等,這個意思法語則用 langage(屬男性,masculine noun),留意相對英語的 language 少了一個 u。
由此可見,language 一詞的意思,英語以可數性(countability)區分,法語就直接分開兩個詞使用,可謂各司其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