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省略代詞的語言

今天筆者想跟大家初步窺探一下意大利語。

舉例說,先看看以下這句:
意大利語:Quanti lingue conosci?
英語:How many languages do you know?

同一句意思,意大利只是用了三個詞,而英則用了六個詞,何以會這樣?

首先,英 How much How many,分別是問 uncountable countable nouns,意大利就會用 Quanto (uncountable) Quanti (countable),一個詞就可以了!

lingua language,複數是 lingue,而意大利 lingua 也可解作 tongue,跟英 mother tongue 如出一轍,但意大利 tongue language 是同一個詞,不用那麼煩!

最後的動詞更厲害,意大利可以直接用動詞發問,不像英需要用助動詞 do,此外意大利也不需要用代詞,那我們怎麼知道在問誰呢?這要從動詞的詞尾得知,上句 conosci 的對象是 you,比較以下幾句:

Quanti lingue conosci? (How many languages do you know?) *You 是單數。

Quanti lingue conosce? (How many languages does he/she know?) *這句也可以問 You,不過比較客氣。

Quanti lingue conoscete? (How many languages do you know?) *You 是複數。

Quanti lingue conoscono? (How many languages do they know?)

所以學意大利要把動詞的詞尾記得滾瓜爛熟,因為代詞通常會省略,萬一忘記了就不知道句子的主語是誰了,雖然有點複雜,但使用起來真的省了不少工夫呢!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shanghai 帶有貶義?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唯獨上海的英文 shanghai 本身也是一個英文的詞彙,但卻帶有負面的意思,指哄騙、誘拐或強迫某人做某事,為甚麼好端端的上海會落得如此污名?

翻查詞源,這是出自美式英語,相傳在十九世紀的時候,美國每逢有大型商船或艦艇要出埠,如果船上人手不足,會強行抓人來充當船員,先用藥物弄暈,再拐到船上,就像以前「賣豬仔」到南洋,當時美國遠洋來到亞洲,多在上海的港口停泊,所以說 be shanghaied 本來是指被迫當船員,後來也廣泛用於其他事情上,例如:

I somehow got shanghaied into babysitting for my sister's kids.(不知何故我被哄了來幫姐姐照看小孩。)(Source: Merriam-Webster)

The homeless are being shanghaied off the streets in some cities.(某些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被迫要離開街道。)(Source: Cambridge)

不過隨着上海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shanghai 昔日的貶義現在已很少人用了。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九聲和六聲之辯

我們都知道國語有四聲,有人認為輕聲應列為第五聲,筆者不太同意,因為輕聲只是把某個本已有聲調的字放輕來讀,令原來的聲調減弱,我會視之為「變調」。

至於粵語,有人說九聲,也有人說六聲,兩種說法爭持不下。那為甚麼會有九聲和六聲之辯?

我們先用一句口訣總結粵語的所有聲調:

1(陰平)
2(陰上)
3(陰去)
4(陽平)
5(陽上)
6(陽去)
7(陰入)
8(中入)
9(陽入)

這是傳統上分析粵語聲調的方法,不過仔細聽起來,其實 789 的音調和 136 是一樣的,大家可以嘗試讀出來感受一下:

1 vs 7
3 vs 8
6 vs 9

以上三組字的音高(pitch)沒有不同,差別只在於 136 是長音,發音稍為拉長也無損音質,而 789 是入聲,發音一出就要急促收回。

如果從聲調的高低(pitch of tones)來論,粵語是有六聲,但如果把聲調的長度(length of tones)也考慮在內,粵語就有九聲,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九聲和六聲之辯,後來有人提出「九聲六調」,強調有「九種聲調,六個音高」,這個說法是現時最多學者採納的。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reckon 的用法

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詢問別人的意見,我們通常會用 think,例如 Do you think … ? / What do you think?。其實英文裡有另一個 think 的替代詞:reckon

很多人應該都見過 reckon 這個詞,但可能有點陌生,初初見到或者會以為 reckon formal 吧?又不是,reckon 反而是一個口語常用的詞,不過這也難怪,我們在香港學英文總是不斷吸收英文裡的書面語,對口語卻有點束手無策。

reckon 的用法跟 think 差不多,都是表示「認為、覺得」,例如:
I reckon he’s not coming.(我想他不會來了。)
I don’t reckon it was his fault.
(我不認為這是他的錯。)
How old do you reckon she is?
(你覺得她年紀多大?)
“Can you finish it by tomorrow?” “I reckon so. / I reckon not.”(「你明天可以完成嗎?」「可以吧/應該不行。」)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about it.” “You reckon?”(「我們也沒有甚麼可以做了。」「你確定嗎?」)
She was reckon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她被認為是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

reckon 另一個常用的意思是「估計」,這個意思就比較 formal,例如:
The inflation rate is reckoned to rise 10%.(通脹率估計會上升10%。)
They reckoned that the losses would be over a million dollars.(他們估計損失會以百萬計。)

不過,reckon think 有所不同的是,如果你還在考慮當中,可以說 I’m thinking …,但 reckon 是已有既定的想法,不能說 I’m recko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