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 long time no see 早已堂堂正正進入英語裡,用正式的英語表達是 It’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each other last time,這麼長難怪連英文人都棄之而選用 long time no see。不過筆者曾聽到一些爭論,粵語人說這是出自廣東話的「好耐冇見」,國語人又說這是出自國語的「好久不見」,究竟誰是誰非呢?
從歷史上看恐怕難以得出定論,筆者純粹從語言上去研究。Long time no see 短短四個字,關鍵在於
no。
國語的「不」一般用於動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否定,例如「不動」、「不去」、「不禮貌」、「不漂亮」等,這個「不」相當於英語的 not;如果用於名詞前,國語會用「沒(有)」,例如「沒錢」、「沒空」、「沒電」等,這個「沒」相當於英語的 no。
粵語則不一樣,在動詞或形容詞前一般會用「唔」,例如「唔知」、「唔講」、「唔靚」、「唔小心」,這個「唔」相當於英語的 not;粵語的「冇」多數用於名詞前,例如「冇錢」、「冇野食」、「冇著數」等,這個「冇」相當於英語的 no,但「冇」也可以用於動詞前,例如「冇做(好耐)」、「冇見(一排)」等。
由此可見,long time no see 是直譯的中式英語,理應是出自粵語的「好耐冇見」,國語的「好久不見」直譯的話應該是 long time not see,因為 no 在國語並不相當於「不」,在粵語卻相當於「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