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母語的心路歷程

今天,筆者講一點和母語有關的心路歷程吧

小時候剛來港,完全不懂廣東話,那時只在本地幼稚園讀了半年,就是要靠這半年極速學好廣東話。那個年紀還很害羞,不敢向人說自己是新移民,雖然以當時來說尚且普遍,說出來也不要緊,但自己就是不願提。後來,上了小一,廣東話不成問題,同學也聽不出有甚麼口音,不過我有些親戚始終戒不了鄉音,不知道有沒有受過不好的待遇,但至少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口音看得很重的社會裡是萬幸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家人一直都是跟我說閩南話,我就以廣東話回應。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完全沒重視過家鄉話,現在想起來對家鄉是一種忤逆表現。那時候只覺得不想給閩南話影響自己說廣東話的標準程度

在香港生活,廣東話是強勢語言,說得好才感覺不受威脅,又或者說得狠一點,在別人面前才能抬起頭。然而,人大了,偶爾會覺得愧對自己的家鄉話,家裡很多習俗到我這一代恐怕已繼承不了,但語言方面也許可以盡點綿力,能說多少就多少

上了大學後,有一段時期,我經常嚷着家人問:哪個甚麼甚麼是怎麼寫的?家人還以為我讀甚麼讀得傻了,因為閩南話有很多詞語的本字,雖然我聽得多,但從來都沒想過是哪個字,譬如「番茄」的讀音是類似廣東話的「禁阿滅」,後來經過翻查才知道寫法是「柑仔蜜」

香港人當然要繼續力撐廣東話,而我覺得自己還有責任要保住閩南話。現在,親戚都知道我的閩南話說得不靈光,以為我已忘得七七八八,其實我聆聽是完全沒問題的,結果這也成了我的秘密武器,因為親戚在我面前會掉以輕心,甚麼八卦是非都毫無戒心地說個不停,可我卻甚麼也聽進耳裡呢,哈哈

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淺談希伯來語

Hebrew 希伯來語
我們華人以中文為母語,不論是廣東話、上海話、閩南話也好,雖然口頭表達很不同,但起碼都是共用同一種文字系統,思想上得以聯繫,現在華人地區普遍自小教授英語,所以基本上大多數華人都是以中文和英文雙語並用。不過,中文和英文在結構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單從這兩種語言未必可以想像到世界上其他語言一些很與眾不同的特點,所以筆者總認為對語言有濃厚興趣的朋友,不妨在空閒時間多修一種外語,看看中英以外的語言天地。

今天,筆者想談一談希伯來語的特色。

希伯來語(Hebrew)是古代猶太民族的通行語言,是現時世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在宗教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古時《聖經》和猶太教的典籍都是用希伯來語所寫。今天,以希伯來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有以色列。

筆者不懂希伯來語,不過希伯來語最少有兩種特徵是中文和英語沒有的。

第一,希伯來語屬於閃米特語族(Semitic languages),文字的書寫方向是從右到左。這是閃米特語的一大特色,在中東通行的阿拉伯語也是這樣的。

換句話說,假設你見到一句英語:
Antony bought two sandwiches.

以希伯來語書寫的方向就會變成:
.sehciwdnas owt thguob ynotnA

第二,希伯來語的書寫文字只有輔音(又稱子音,consonants),而沒有元音(又稱母音,vowels)。這跟我們學習的英語截然不同,希伯來語在說話和朗讀上確實包含元音,但它的拼音文字卻沒有元音子母。這是甚麼意思呢?

舉例說,假設你見到一句英語:
You should love your parents with all your heart.

以希伯來語來書寫,首先要脫掉每個詞語的元音變成:
Y shld lv yr prnts wth ll yr hrt.
再從右到左的方向書寫變成:
.trh ry ll htw stnrp ry vl dlhs Y

看到這樣的句子,也許你會感到疑惑,沒有了元音,那怎麼讀出來呢?這就是母語的魔力,說希伯來語的人見到只有輔音的句子,可以根據上文下理推敲詞語的讀音,情況有點像我們的中文,雖知道中文也不是表音文字,我們自小就要記熟常用中文字的讀音和聲調,即使有多音字如「專長」的「長」和「成長」的「長」,我們也不需要用符號來標示聲母、韻母和聲調,單靠詞語組合就知道怎麼讀。

猶太人的文字不需借助元音的提示,相比很多歐語更加複雜,難怪猶太人總予人極具智慧的印象。不過,猶太人在歷史上曾經歷過「大流散」(the Diaspora),即大量猶太人移居到其他國家的遷徙行動,分散各地的猶太人雖然普遍還能說流利的希伯來語,但古希伯來語的文字系統對後世的猶太人變得相當艱深,希伯來語一度瀕臨滅絕,到了 20 世紀以色列復國,決定重整希伯來語作為官方語言,把當時只用作口語的希伯來語復活成為現代的希伯來語,而這個過程中需要把希伯來語的文字系統簡化,其中一點就是加上符號來協助閱讀,包括圓點(dots)和短的橫直線(dashes),一般加在字母的下方和左上方,這些符號就是用來標示在文字上脫掉的元音,方便使用希伯來語的人一看就能讀懂。

Hebrew alphabet 希伯來語字母表
old Hebrew 古希伯來語(沒有符號)
modern Hebrew 現代希伯來語(加上符號)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冰淇淋」大陸腔嗎?

英語的 ice cream 雖然可以是一個統稱,泛指任何雪糕,但一般是指已凍結且硬化的雪糕,亦即大家從超市買回來的盒裝雪糕,又或者小食店用勺子舀起的球形雪糕。如果是指即場拉動機器並用甜筒裝的雪糕,質地較柔軟且尚未硬化,英語一般叫 soft serve 或者 soft ice cream,亦即港人常說的「軟雪糕」。

剛巧今天有報道指香港某中學的中文科考試要求學生將粵語改寫為「標準漢語」,其中一條就是「雪糕」,發覺原來不少人一聽到「冰淇淋」相當厭惡,認為是大陸腔的譯法。姑且不論這類試題的動機,但有一點值得談談,「冰淇淋」其實並非那麼大陸腔。

「冰淇淋」明顯是意譯 ice 加音譯 cream 所組成,這個譯法在中文存在已久,實際出處已難以查證,但估計是 17 18 世紀的學者大量翻譯西方傳入的物品時所起的名字,當時的學者來自何方也不太清楚,但那時對西學的譯名在今天看來相信沒人會說是大陸腔,如果真要找個大陸腔的名稱來宣泄情緒,那應該是後期出現的「冰激凌」,在內地甚至有人會這樣形容:「北方人說冰激凌,南方人才說冰淇淋」,可見連北方人也不覺得「冰淇淋」是出自他們的。

今天 ice cream 的中文叫法,籠統一點說,「冰淇淋」應該是最多華人所叫的,包括內地南方、台灣、星馬和海外,內地北方會叫「冰激凌」,粵語地區就叫「雪糕」,至於「軟雪糕」,內地一般叫「軟冰淇淋」,台灣則叫「霜淇淋」,還有港人所稱的「雪條」(英式:ice lolly;美式:popsicle),內地北方叫「冰棍」,內地南方和台灣則叫「冰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