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想講一點關於粵語拼音,可能會有點 technical,但不妨聽一聽。
現今外國人學廣東話,發音方面主要有兩套拼音系統:
現今外國人學廣東話,發音方面主要有兩套拼音系統:
1. 耶魯(由耶魯大學華人教授設計)
2. 粵拼(由香港語言學會制訂)
兩套系統的差別頗大,聲母和韻母所用的字母有些不同,例如:
兩套系統的差別頗大,聲母和韻母所用的字母有些不同,例如:
「中」:耶魯是 jung;粵拼是 zung
「車」:耶魯是 che;粵拼是 ce
可以看得出耶魯是為英語人士專門而設,因為英語的 j 發 /dʒ/ 音,類似「中」的聲母,英語的 ch 發 /tʃ/ 音,也類似「車」的聲母,但如非英語人士就不會這樣想,譬如德國人看到 j 會發 y 音,法國人看到 ch 會發 sh 音,所以耶魯對於非英語人士又不是特別好。
不過,有不少外國人依然喜歡耶魯拼音,因為耶魯和粵拼最大的差別是聲調標法,粵拼會用數字標示聲調,例如:
不過,有不少外國人依然喜歡耶魯拼音,因為耶魯和粵拼最大的差別是聲調標法,粵拼會用數字標示聲調,例如:
詩
(si1)
史
(si2)
試
(si3)
時
(si4)
市
(si5)
事
(si6)
這種方法對於教粵語的老師會比較容易,但對於外國人來說簡直是惡夢,因為全部都是 si si si si si si,要牢記 1 至 6 表示第幾聲,過程會非常痛苦。
很多時候外國人學普通話/國語,相對地聲調都會比較快上手,不是因為普通話/國語只有四個聲調,而是因為漢語拼音是用「變音符號」,語言學上稱為 diacritics,即是附圖中「媽麻馬罵」a 字上面的符號,很多歐洲語言都有用 diacritics,所以他們看到這類符號可以把拼音 visualize,不用強記 1 至 6 代表第幾聲。
很多時候外國人學普通話/國語,相對地聲調都會比較快上手,不是因為普通話/國語只有四個聲調,而是因為漢語拼音是用「變音符號」,語言學上稱為 diacritics,即是附圖中「媽麻馬罵」a 字上面的符號,很多歐洲語言都有用 diacritics,所以他們看到這類符號可以把拼音 visualize,不用強記 1 至 6 代表第幾聲。
耶魯拼音就是用 diacritics,但是看看以下的附圖,你會發現耶魯只用 3 個符號,前 3 個跟後 3 個的符號是一樣的,為了標示高低,後 3 個聲調較低會用 h 標示,為甚麼要這樣呢?原因好簡單,大家可以看看另一張
Cantonese tones 附圖,你會注意到相比起普通話/國語的「媽麻馬罵」,廣東話 6 個聲調中,第 1、第 3、第 4 和第 6 聲都是平的(flat,第 4 聲其實有輕微 falling,詳情不說了),而第 2 和第 5 聲都是上揚的(rising),換言之,如果用 diacritics 標示,基本上很難用 6 個不同的符號,所以耶魯就簡化為用 3 個符號加上 h 表示高低。
如果你問我哪個拼音比較好,我個人當然比較喜歡粵拼,聲調用數字表示不用煩,可是對於外國人來說,尤其母語是用拼音字母,確實很難。很多人經常說廣東話比普通話難學,因為聲調多,我覺得關係不大,正如意大利語只有 21 個字母,比英語少 5 個,難道意大利語會比英語容易嗎?肯定不會。
外國人學普通話通常會覺得第 1 和第 4 聲比較難分,但廣東話的聲調之所以更加難掌握,因為在 6 個聲調裡面:
第 1 和第 4 聲,一高一低,這兩個最易分;
第 2 和第 5 聲,都是上揚,很難分;
第 3 和第 6 聲,pitch 只差很少,很難分。
所以我們聽外國人講廣東話總是歪歪斜斜,因為除了最高和最低的聲調,其餘都是弄到一塌糊塗,所以外國人學不好廣東話有很多原因:
第一,廣東話聲調本身容易混淆;
第二,拼音系統用數字的話會很難記誦;
第三,老師如果兩套拼音系統都不熟,那怎麼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