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國語形成的歷史背景

為何今天中國會以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這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語言,語言學者早已查證北方官話其實是胡漢混雜語,起源可追溯至北宋時期,當時北宋不敵外族入侵,割讓北方整個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即遼國),後來北宋與女真族(即金國以及後來的滿清)結盟滅遼,取回燕雲十六州,但當時女真族開始滲入北方地帶,與漢人聚居通婚,學漢人的漢語,慢慢形成胡漢混雜的北方官話。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中國歷代京城所在地的變遷,由秦朝的咸陽、漢朝的長安及洛陽、魏晉南北朝的建康(即今日的南京)、唐朝的長安、北宋的汴梁(即今日的開封)以至南宋的臨安(即今日的杭州),大都集中在黃河下游、長江中上游的地帶,但由宋朝起漢人的朝廷長期積弱,以致遼國、金國、大蒙古國先後攻陷中原,出現第一次由外族執政的元朝,到明朝有一段時間把京城遷回南京,後來再出現第二次由外族當權的清朝,自此二百多年來京城都定在北京,以至當今的中國。

今天所說的古漢語是指漢唐盛世以來在中原地帶以漢人為中心的漢語,發展到近代就是各種各樣的南方方言。中國有所謂七大方言(大家可看附圖,在語言學上其實可以界定為七種語言),分別是北方的「官話」、南方的「吳語」(江蘇、上海、浙江)、「湘語」(湖南)、「贛語」(江西)、「閩語」(福建)、「粵語」(廣東)和「客語」(廣東、江西、福建),可想而知,北方就是以官話為代表,相對地比較統一,而南方就以六大方言各據一地,請記住六大方言是互不相通的。

滿清被推翻後,到了民國初期,要決定一種方言作為全國通行的語言,我們都清楚知道北方官話是胡人和漢人的混雜語,而南方的六大方言是由古漢語留傳下來的漢人語言,不過當時政局非常動蕩,考慮因素並不以漢族的文化傳承或語言的純淨度來衡量,而是以政治環境為主,若統計當時各種方言的群體人口,北方官話是最多的,加上滿清二百多年來的京城都在北京,整個政治中心徹底由南方北移。情況就好像把七大方言列為候選名單,即使以投票方式來決定,北方人只會投官話,南方人就投給自己所代表的方言,結果選票只會分散,難道南方人會齊心集中投給其中一種嗎?肯定不會。這是多麼無可奈何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結果今天通行於全國的就是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