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阿拉伯語的世界

有人曾經雄心勃勃要挑戰阿拉伯語,心想由中東橫跨至北非的穆斯林地區都通行,石油貿易又那麼興旺,哪怕發達不成?

事實真的如此嗎?

旁邊一位語言學家不好意思也要向他潑冷水,告訴他:「好可惜,即使你學了標準的阿拉伯語,去到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還是溝通不了。」

在語言學上,有一種語言現象叫「雙層語言」,英文是 diglossia,意思是指某地的官方語言與民間所說的語言,雖然是來自同一語言的不同形式,但當中的差別大到幾乎不能互通。這並不是書面語和口語的分別而已,因為書面語和口語一般只是轉換某些用詞或句型,但讀音和語法基本上不變。

這個概念,香港人其實應該要清楚知道,因為香港人正正就是活在「雙層語言」的環境之中,我們所學的標準中文和日常對話所講的廣東話,並不是單單書面語和口語的分別,而是語言出現雙層的現象,所以我們的腦部整天都在快速轉換兩種語言形式。

例如,一個外國人先學標準中文,他學了一句「請你先給我結賬」,如果他想用廣東話表達,首先他要知道粵音:cing2 nei5 sin1 kap7 ngo5 git8 zoeng3。但這還不行,他要將句子轉為粵語「唔該你幫我埋單先」,除了「你」和「我」之外,其他字都要重學,雖然「先」是一樣,但文法上位置並不同,之後再配上粵音:m4 goi1 nei5 bong1 ngo5 maai4 daan1 sin1。如果他還想寫出來,要學兩套不同的用字。由此可見,無論讀音、詞語、語法以至文字都不同,這就是所謂的「雙層語言」。

回到最初提及的阿拉伯語,很不幸阿拉伯語也是「雙層語言」,如果你想學阿拉伯語,一般機構只會提供標準語的課程,不過,標準語只是官方語言和文字,正如我們的「語體文」,在現實中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的人民在日常生活會說這種標準語,如果你真的想學以致用,起碼要再學某個地區的方言口語。以下舉個例子,看看阿拉伯語 How are you 的各種形式:

標準阿拉伯語:كيف حالك؟kaifa haluk
約旦:كيفك؟kayfak
埃及:ازيك؟izayyak

即使你完全看不懂,大概也可以領會到當中的差別吧。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怎樣用 though 才自然?

英美人士經常把 though 這個詞掛在嘴邊,但跟我們在書本上所學的用法卻有點不同,結果我們有時不明白怎樣用 though 才夠自然地道。

首先,一般文法書都會把 though 等同 although,用作連接詞,例如:

Although/Though it was raining hard, we went hiking.

上句是絕對正確無誤的,但問題是聽上去非常正式,基本上只出現於書面寫作。如果用 Even though 開頭,可以稍為降低正式的程度,不過對於英語人來說,仍然相當正式,因為他們平時說話其實很少把 though 放在開頭,相反會放在句尾,所以上句如果改為日常會話,自然一點的說法是:

It was raining hard. We went hiking though.

though 放在句尾,有點像我們廣東話的語尾助詞,例如上句用廣東話可以說成「係落咗好大場雨,但我地都照去行山囉」,那個 though 的作用就好像我們所講的「囉」,用來加強「明知落雨都照去」的語氣。

這種用法的 though spoken English 很常用,再多舉幾個例子:

(written) Though the cake looks pretty, it tastes bad.
(spoken) The cake looks pretty. It tastes bad though.

(written) Although he earns a lot, he never seems happy.
(spoken) He earns a lot, but never seems happy though.

(written) I think she is Korean, though I am not very sure.
(spoken) I think she’s Korean. I’m not very sure, though.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beat it, beat it …

已故天王巨星 Michael Jackson,他其中一首唱到街知巷聞的歌曲 Beat It,如果你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可能會誤解歌曲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英語動詞 beat 的意思是「打」或「打敗」,而這首歌的 MTV 內確有兩個幫派正行前欲毆打對方,如果歌曲意思是「打」,這首歌豈不是在鼓吹暴力?當年 MJ 正在走紅,恐怕不會唱這種題材吧。那麼 beat it 是否另有他意?

沒錯,beat it 在英語裡是一個 slang,與「打」沒有關係,反而是叫人「走開」,所以歌曲中不斷重複 beat it,真正意思是勸人不要打架,當時創作這首歌就是想奉勸年輕人不要聯群結黨、惹事生非。現在再看看副歌部分和中文意思:

Just beat it, beat it, beat it, beat it
走開,走開,就走開吧

No one wants to be defeated
沒有人想被打敗

Showing how funky and strong is your fight
雖然你打起架來又有型又強壯

It doesn't matter who's wrong or right
誰對誰錯並不重要

Just beat it, beat it
走開,就走開吧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Macao or Macau?

澳門的英文名稱究竟是 Macao 還是 Macau?這個問題恐怕困擾過不少人。

無論是 Macao 還是 Macau,讀音都是一樣的。先說說這個名字的來源吧。相傳葡萄牙人初到澳門的時候,問當地人這是甚麼地方,因當時位置就在媽閣廟附近,當地人就回答「媽閣」(粵音:maa gok),葡萄牙人聽後就用葡萄牙語改為 Macao,所以澳門的羅馬拼音名字是從 Macao 開始的。

英語其後也收錄了 Macao 這個拼法,殊不知葡萄牙語後來經歷了一次拼寫的改革(Reforms of Portuguese orthography),把 Macao 改為 Macau,因此產生了 Macau 這個拼法。可見 Macao Macau 都是出自葡萄牙語,只是經過拼法的演變,並不是坊間所謠傳的「一個是英語,一個是葡萄牙語」。

從澳門的特區護照所見,葡萄牙語一欄是用 Macau,而英語一欄是用 Macao。時至今天,兩個拼法都通行,不過香港和澳門傾向用 Macau,而大陸則多用 Macao,據說與粵語和普通話的拼音系統有關,例如香港的天后(Tin Hau)和筲簊灣(Shau Kei Wan)都是用 au,而大陸的潮州(Chaozhou)和青島(Qingdao)則用 ao,可見選用哪個字跟當地的語言習慣有密切的關係。

以上說法有實例可證,在香港見到的「港澳碼頭」招牌,英語是 HK Macau Ferry Terminal,「澳門大學」無論是葡萄牙語(Universidade de Macau)或英語(University of Macau)都是用 Macau,而最近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因使用大陸官方的名稱,英語則採用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嘴」「口」難分嗎?

外國人學中文,難免會學到身體部位的詞語,基本上問題不大,但一提到 mouth,一般都會說「」和「」,此時如果外國人問你「」和「」有甚麼差別,你知道怎麼回答嗎?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原來也難倒不少母語為中文的人。」和「」的差別,簡單來說可歸納為兩點:

第一,「」所指的是器官,較為 physical,而「」所指的是部位,可以延伸至 non-physical,甚麼意思呢?

」是專指吃喝和說話的器官,最初只用於鳥類,與「喙」相通,後來也可用於人和動物,甚至是死物,例如「奶」、「煙」、「茶壺」。而「」除了指「嘴巴」的位置,也可指由口腔內延伸到口腔外的位置,所以你會形容一個人「臭」,但不會說「嘴臭」,由嘴巴內流出來的「水」,不能說「嘴水」,遮掩整個嘴巴以及周圍部分的「罩」,不能說「嘴罩」。由「」引申出跟吃喝有關的詞語也不能用「」來代替,例如「福」、「味」、「感」、「渴」、「可」、「爽」、「胃」、「良藥苦」、「病從入,禍從出」等。

第二,「」多用於口語,較為 informal,而「」則多用於文章,可組成大量書面詞彙,故此較為 formal

用「」組成的詞語不多,而且多數形容「說話」,例如「多」、「插」、「鬥」、「掌」、「硬」、「七八舌」、「油滑舌」,廣東話口語還有「刁」、「駁」;用「」組成的詞語可多了,大部分都與「言語」、「語氣」、「談吐」有關,例如「語」、「音」、「頭」、「述」、「才」、「令」、「風」、「號」、「訣」、「碑」等,成語有「是心非」、「不擇言」、「若懸河」、「蜜腹劍」、「誅筆伐」、「出成章」、「異同聲」、「苦婆心」、「守如瓶」、「信雌黃」、「讚不絕」等,俗語有「君子動手不動」、「衣來伸手,飯來張」等。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Yet 怎麼用?

一般學校教 yet 這個詞的用法,可能只限於用在否定句和疑問句,表示「還(未)」,例如:

We haven’t received the parcel yet.(我們還沒有收到包裹。)
Have you found a place to live yet?(你找到地方住了嗎?)

其實 yet 還有一種用法,通常以 yet to 出現,而且用於肯定句中,例如:

The truth has yet to be proved.

上句雖然是肯定句,但 yet 的含義還是 negative,表示「還未」,所以上句意思是「真相還未得到證實」,英文名言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正由此義而來。再舉多兩例:

The government has yet to respond to the incident.(政府還未回應事件。)
She has yet to decide whether to sign the contract or not.(她仍未決定是否簽約。)

此外,不少人也知道 yet 可以作為連接詞,意思相當於 but,例如:

The idea sounds great, yet we don’t have enough funds.(這個主意非常好,可是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

不過,yet 除了可連接兩個子句,也可以連接兩個詞,而且通常是形容詞,例如:

Her design is simple yet creative.(她的設計簡單得來有創意。)
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some ambitious yet impractical plans.(他老是在想一些宏偉卻不切實際的計劃。)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同位語」的用法

平時寫英文,如果有兩個或以的句子,很多人都會用 relative clause 連接,但有些情況其實是不必的,用多了反而像濫用,使句子不夠簡潔。例如:

Jonathan, who is their youngest child, is such a talented boy.
The scenery of Copenhagen,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Denmark, will leave you breathless.

以上兩句雖然正確,但讀起來有點累贅。其實當 relative clause 帶出來的補充資料是一個 noun phrase,英文是容許把 wh-word 省略,例如:

Jonathan, their youngest child, is such a talented boy.
The scenery of Copenhagen, the capital of Denmark, will leave you breathless.

這種由兩個 nouns noun phrases 並排組成的句子,文法上稱為 apposition(同位語),在英文裡是十分常見的,再舉幾個例子:

Kung Pao chicken, a traditional Chinese dish, is very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Barack Obama,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of the US, spent two terms in office.
They couldn't believe when the little boy stood up to Scott, the biggest bully in school.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何止加 s 那麼簡單?

大家學英語名詞的複數形式,一般只是加 s 或者 es,最多是前面的字母需要一些變化,例如 wife 複數是 wivescity 複數是 cities,又或者一些不規則的變形,例如 child 複數是 children,但這些尚且只屬少數。

相比之下,德語名詞的複數形式可謂複雜多了,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  e
Hund (dog) 複數是 Hunde (dogs)
Pferd (horse) 複數是 Pferde (horses)

2.  n
Blume (flower) 複數是 Blumen (flowers)
Auge (eye) 複數是 Augen (eyes)

3.  en
Bett (bed) 複數是 Betten (beds)
Soldat (soldier) 複數是 Soldaten (soldiers)

4.  er
Kind (child) 複數是 Kinder (children)
Bild (picture) 複數是 Bilder (pictures)

5.  s
Auto (car) 複數是 Autos (cars)
Kino (cinema) 複數是 Kinos (cinemas)

6. a, o, u 變成 ä, ö, ü (稱為 umlaut)
Apfel (apple) 複數是 Äpfel (apples)
Tochter (daughter) 複數是 Töchter (daughters)

7. umlaut e
Stadt (city) 複數是 Städte (cities)
Fluss (river) 複數是 Flüsse (rivers)

8. umlaut er
Buch (book) 複數是 Bücher (books)
Wort (word) 複數是 Wörter (words)

9. 有些外來詞的單數如果是 a um 結尾,複數會變成 en
Thema (theme) 複數是 Themen (themes)
Datum (date) 複數是 Daten (dates)

10. 複數形式和單數形式完全一樣:
Löffel (spoon) 複數是 Löffel (spoons)
Gemüse (vegetable) 複數是 Gemüse (vegetables)

由於德語名詞的複數形式實在太變化多端,所以網上甚至有個專門查閱 German plurals 的網站,否則單憑記憶要消耗很多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