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之奧秘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悶」有多少含義?
›
「好悶呀!」 在工作中每逢見到 bored 、 boring 和 boredom 這三個詞的翻譯,筆者都有點莫名其妙,一般英漢詞典都會把 bored 譯作「厭倦的」、「厭煩的」, boring 譯作「沒趣的」、「乏味的」、「無聊的」, boredom 譯作「厭倦」...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得閒」是口語嗎?
›
香港電影《得閒炒飯》用了地道的「得閒」 廣東話中究竟有多少經常說出口的詞語可以書寫在文章裡,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又極具爭議的話題 。 簡而述之,先舉個例句 : 「他 得閒 時喜歡到郊外遊覽。 」 一般香港的老師都不會接受學生作文時寫上「 得閒 」,而強行改...
4 則留言:
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的、地、得很難分辨嗎?
›
普通話的「 的 」、「 地 」、「 得 」用作助詞的時候,讀音同樣是輕聲的 de ,口語中經常會出現「甚麼 de 甚麼 de 」,一段話語裡不知要重複多少次 de 才足夠。 近日有報道提起內地和台灣在書面上經常分不清「 的 」、「 地 」、「 得 」,因為口...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蕭」和「肖」
›
有教授朋友託筆者查證一下「蕭」和「肖」用於姓氏時是否出自同一個字,這個問題確實曾經擾攘過好一段時間。 首先要說一說「蕭」的簡化字,在 1964 年發佈的第一份《簡化字總表》,「蕭」被簡化為「 萧 」,沒有甚麼爭議,後來在 1977 年發佈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
2 則留言: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西人看中文和日文
›
前幾天筆者看了一個西人的影片,有關學習中文和日文的難度,他本身兩種語言都學過,在影片中他比較了兩種語文的學習過程,最後結論是對於一個西人來說,他認為中文比日文難學,他所提出的理由很有語言根據,值得大家留意: 1. 很多西人都知道日文 grammar 很難,但就以為...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從「陪跑」看兩岸三地
›
今時今日港人對中文的認識已不能局限於本地的認知範圍,資訊發展急速,各地的潮語、慣用語、縮略語日新月異,一些常見的詞語隨時會有截然不同的意義和理解,所以應當知己知彼,在競爭激烈的華人世界中才能脫穎而出。 前幾天,筆者赫然發現原來「陪跑」一詞在兩岸三地竟然有不同的含...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窩心」和「肉麻」
›
今天想談談兩個詞語,一個是「 窩心 」,一個是「 肉麻 」,香港人對這兩個詞都很熟悉,不過要注意它們的意思在其他華人地區有很大的分歧。 先說「 窩心 」,這個詞的含義存在南北差異。 在南方,包括江南、華南、台灣以至香港,「 窩心 」是一個充滿褒義的詞,形容令人心...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法語難還是德語難?
›
法語和德語是歐洲大陸兩個非常重要的語言,法語代表文學和藝術,德語代表科學和哲學。很多人都會好奇想知道:其實哪一種比較難 ? 套句行話,這是很主觀的問題,因人而異。外國一些調查和統計,普遍都會把德語稱高一點,撇開純粹的語言難度,我想主要是因為德語看來較為陌生,說到底法語在加...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